20分钟倒走练习对青年人步态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即刻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16 05:43
研究背景:倒走是临床康复中常用的步态康复训练,用来提高步行功能和平衡控制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倒走产生康复效果的原因是下肢肌力的增加和肌肉控制模式的改变,这些的原因均属于骨骼肌肉系统的改变,但是对于中枢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变化却少有人探索,所以本研究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20min倒走练习后大脑皮层的变化,通过大脑皮层激活程度的变化,考察20min倒走练习对大脑不同脑区的即刻影响,同时再结合步态的时空参数探索单次倒走练习的适宜时间,为倒走应用在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在室内实验室,使用PKMAS(150Hz)和近红外功能成像系统(3.91Hz),采集32名健康志愿者(男性16名,女性16名)在20min倒走练习前后正走和倒走的步态时空参数和大脑的各个脑区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参数,以及20min倒走练习过程中倒走的步态时空参数。通过PKMAS自带软件完成步态时空参数的计算和步态周期的划分,然后基于MATLAB2013b使用Homer2分析运动过程中不同脑区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并且根据选择所有数据最大的前25%的通道为兴趣区,分出5个兴趣区,分别为初级感觉运动皮层、背外侧前额...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1 前言
1.1 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正走和倒走的区别
2.2 倒走的神经系统控制机制
2.3 倒走练习的现状
2.4 步态和平衡控制有关的大脑皮质
2.5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成像技术(fNIRS)概述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场地
3.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流程
3.5 数据处理
3.6 指标选取与计算
3.7 统计学分析
4 统计结果
4.1 步态参数的变化
4.2 脑区激活程度的变化
5 讨论
5.1 20min倒走练习过程中倒走步态的变化
5.2 20min倒走练习对正常步态的影响
5.3 20min倒走练习对大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 研究结论
7 研究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倒走生物力学及运动控制的研究进展[J]. 陈娟,马燕红,胡海,陈康,姚叶林. 中国康复. 2018(02)
[2]青年男性倒走与正走的步态对比研究[J]. 杨帆,娄婧婧.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8)
[3]健身反向走练习对青年人下肢动作特征的影响[J]. 许岳,高原. 体育科学研究. 2016(06)
[4]基底神经节与运动控制的研究进展[J]. 苏美华.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5]老年人健身背向走的足底压力与步态特征[J]. 赵焕彬,霍洪峰,张静,金凤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05)
[6]脑电图检查在临床规范应用中的若干注意事项[J]. 刘娟.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9(01)
[7]背向行走训练对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J]. 张胜年,林中宝,袁泳虹,吴新凡.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03)
[8]基于生物中枢模式发生器原理的四足机器人[J]. 郑浩峻,张秀丽,关旭,汪劲松.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9]步态参数的测试[J]. 陆明刚,宋启敏.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1)
硕士论文
[1]不同负重方式行走对人体步态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D]. 杨雪.吉林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439262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1 前言
1.1 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正走和倒走的区别
2.2 倒走的神经系统控制机制
2.3 倒走练习的现状
2.4 步态和平衡控制有关的大脑皮质
2.5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成像技术(fNIRS)概述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场地
3.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流程
3.5 数据处理
3.6 指标选取与计算
3.7 统计学分析
4 统计结果
4.1 步态参数的变化
4.2 脑区激活程度的变化
5 讨论
5.1 20min倒走练习过程中倒走步态的变化
5.2 20min倒走练习对正常步态的影响
5.3 20min倒走练习对大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 研究结论
7 研究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倒走生物力学及运动控制的研究进展[J]. 陈娟,马燕红,胡海,陈康,姚叶林. 中国康复. 2018(02)
[2]青年男性倒走与正走的步态对比研究[J]. 杨帆,娄婧婧.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8)
[3]健身反向走练习对青年人下肢动作特征的影响[J]. 许岳,高原. 体育科学研究. 2016(06)
[4]基底神经节与运动控制的研究进展[J]. 苏美华.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5]老年人健身背向走的足底压力与步态特征[J]. 赵焕彬,霍洪峰,张静,金凤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05)
[6]脑电图检查在临床规范应用中的若干注意事项[J]. 刘娟.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9(01)
[7]背向行走训练对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J]. 张胜年,林中宝,袁泳虹,吴新凡.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03)
[8]基于生物中枢模式发生器原理的四足机器人[J]. 郑浩峻,张秀丽,关旭,汪劲松.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9]步态参数的测试[J]. 陆明刚,宋启敏.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1)
硕士论文
[1]不同负重方式行走对人体步态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D]. 杨雪.吉林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439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3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