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运动赋权与身体焦虑:重竞技女运动员的社会认同

发布时间:2021-11-14 13:56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从身体视角聚焦重竞技女运动员群体,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了解其身体实践与主体经历,进而具象呈现其社会认同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重竞技作为具有鲜明男性气质特征的女子竞技项目,女运动员的社会认同分为竞技态身体的认同与社会性别态身体的认同两种形式。在赛场内,女运动员通过身体能量的释放实现自我赋权,包括身体解放感带来的身体赋权、积极身体认知构建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性别平等观念与自我意识的增强,从而确立竞技态身体的认同;而在竞技场外,在构建社会性别态身体的认同时,她们经受着由于肌肉健壮而引发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和情景化焦虑。为有效缓解及避免身体焦虑的产生,她们采取流动性认同和最优特质认同选择两种策略。重竞技女运动员的社会认同过程体现女运动员在"主体构建"与客体定位之间的权力纷争与积极自我赋权。 

【文章来源】:体育学刊. 2020,2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身体与社会认同理论
    1.1 社会认同理论
    1.2 身体视域下的社会认同
2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3 运动赋权:重竞技女运动员竞技态身体的认同
    3.1 身体解放感带来的身体赋权
    3.2 积极身体认知构建的自我效能感
    3.3 性别平等观念与自我意识的增强
4 身体焦虑:重竞技女运动员社会性别态身体的认同
    4.1 社会性体格焦虑
    4.2 情景化焦虑
5 重竞技女运动员的社会认同策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身体、权力和体育参与[J]. 陈静姝,闵健.  体育科学. 2014(07)
[2]“自由”的选择与身体的“赋权”——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J]. 熊欢.  体育科学. 2014(04)
[3]经历乳腺癌:疾病与性别情境中的身体认同[J]. 鲍雨,黄盈盈.  妇女研究论丛. 2014(02)
[4]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运动身体理论[J]. 熊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07)
[5]运动场域中女性身体符号化解读——以女性竞技服饰为例[J]. 杨雪,刘志民.  体育与科学. 2013(02)
[6]身体的征用——一项关于体育与现代性的研究[J]. 孙睿诒,陶双宾.  社会学研究. 2012(06)
[7]自我评价活动和自我意识的自觉[J]. 陈新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8]社会性体格焦虑研究综述[J]. 徐霞,季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04)
[9]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评述[J]. 贾国华.  江汉论坛. 2003(05)

博士论文
[1]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女性解放研究[D]. 杨雪.上海体育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中国运动员媒介形象变迁研究[D]. 李叶萍.新疆财经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94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494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3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