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教练员沟通行为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07:51
随着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研究、教练员领导行为本土研究的深入,教练员行为尤其是教练员与运动员沟通行为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本文以上海市9所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的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涉及18个运动项目。问卷包含描述和评价两部分,在描述部分,将总体、个体教练员对自我沟通行为的描述进行分析;将总体、个体运动员对教练员沟通行为的描述进行分析。在评价部分,将不同教练员的自我评价、不同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评价,以及同一体校教练员自评与运动员评价进行对比。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性别教练员的自我描述中发现,女教练员认为自己在批评运动员时会更关注运动员的自尊心;男教练员认为自己发现运动员错误动作时,会温和对待运动员,但女教练员认为自己会严肃告知。在不同年龄教练员的自我描述中发现,41-50岁的教练员认为自己会更注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分层教学的意识较好。2、在不同性别运动员的描述中发现,不同性别运动员被对待的方式和情绪差异较大。在非比赛状态下,女运动员通常被耐心、温和对待;而在比赛状态下,女运动员通常会被严肃、直接要求,这与男运动员在不同情境下被对待的方式和情绪恰恰相反。在不同...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教练员对自己主动询问训练内容和量的描述条形图
上海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教练员沟通行为的调查研究计划,且 53.5%的教练员认为自己能够根据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因人而异地训练计划,教练员认为自己分层教学、训练的意识较强。但是,因人而异的计划也必须在熟悉了解运动员动机的前提下开展,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应首解运动员的真实动机,为运动员制定的目标是否明确、可行、有效,远比制标更为重要[2]。2)主动询问训练内容感受主动了解运动员对当天训练内容的感受,是教练员尊重、认同运动员的表过了解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可以使训态达到最佳。当运动员对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产生质疑时,教练员若能够允许运动员发表意见,甚至是疑问和反驳,便实现了哈贝马斯提倡的“理想情境”[20]。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哈贝马斯的“理想沟通情境”常会受到教传统地位垄断的限制。
传统地位垄断的限制。图 2 教练员对自己主动询问训练内容感受的描述饼状图由上图可知,45.8%的教练员认为自己能够在每次训练结束后主动询问运对当天训练的感受,52.4%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偶尔会去问一下运动员的感受有 1.8%的教练员认为自己是从不主动询问运动员的感受。究其原因,主要为三线运动队训练时间紧、内容多、强度大、任务重所致,部分教练员只关己教了什么,而非运动员感受了什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往理论下教练员与运动员沟通行为研究[J]. 马策,郭长寿.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2]社会沟通:观念与话语[J]. 卢德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哈贝马斯的“沟通有效性理论”:前提或限制[J]. 谢立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4]论克尔凯郭尔的“间接沟通”——以《基督徒的激情》为例[J]. 孙希佳. 新视野. 2014(05)
[5]人际沟通中的语言偏向及影响因素[J]. 徐同洁,温芳芳,浮东琴,佐斌,肖任飞.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6]教练领导行为与凝聚力:信任的中介作用[J]. 杨尚剑,孙有平,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02)
[7]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分析[J]. 邓林园,武永新,孔荣,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2)
[8]渠道沟通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J]. 周华. 中国流通经济. 2013(12)
[9]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竞赛焦虑:运动自信的中介效应和认知风格的调节效应[J]. 程宏宇,王进,胡桂英. 体育科学. 2013(12)
[10]克尔凯郭尔“间接沟通”的存在哲学[J]. 赵敦华. 世界哲学. 2013(06)
硕士论文
[1]优秀田径运动员与教练员沟通方法及途径研究[D]. 尹靖.成都体育学院 2013
[2]沟通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时圣营.北京体育大学 2013
[3]教练员与运动员有效沟通研究[D]. 韩志庭.河南大学 2013
[4]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班师生沟通研究[D]. 李华星.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 高芳芳.东北石油大学 2012
[6]北京市中医学校体育教师授课过程中沟通行为的观察研究[D]. 李江.北京体育大学 2008
[7]我国高水平田径队教练员与运动员训练管理中的沟通状况研究[D]. 杨春.北京体育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26129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教练员对自己主动询问训练内容和量的描述条形图
上海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教练员沟通行为的调查研究计划,且 53.5%的教练员认为自己能够根据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因人而异地训练计划,教练员认为自己分层教学、训练的意识较强。但是,因人而异的计划也必须在熟悉了解运动员动机的前提下开展,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应首解运动员的真实动机,为运动员制定的目标是否明确、可行、有效,远比制标更为重要[2]。2)主动询问训练内容感受主动了解运动员对当天训练内容的感受,是教练员尊重、认同运动员的表过了解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可以使训态达到最佳。当运动员对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产生质疑时,教练员若能够允许运动员发表意见,甚至是疑问和反驳,便实现了哈贝马斯提倡的“理想情境”[20]。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哈贝马斯的“理想沟通情境”常会受到教传统地位垄断的限制。
传统地位垄断的限制。图 2 教练员对自己主动询问训练内容感受的描述饼状图由上图可知,45.8%的教练员认为自己能够在每次训练结束后主动询问运对当天训练的感受,52.4%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偶尔会去问一下运动员的感受有 1.8%的教练员认为自己是从不主动询问运动员的感受。究其原因,主要为三线运动队训练时间紧、内容多、强度大、任务重所致,部分教练员只关己教了什么,而非运动员感受了什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往理论下教练员与运动员沟通行为研究[J]. 马策,郭长寿.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2]社会沟通:观念与话语[J]. 卢德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哈贝马斯的“沟通有效性理论”:前提或限制[J]. 谢立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4]论克尔凯郭尔的“间接沟通”——以《基督徒的激情》为例[J]. 孙希佳. 新视野. 2014(05)
[5]人际沟通中的语言偏向及影响因素[J]. 徐同洁,温芳芳,浮东琴,佐斌,肖任飞.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6]教练领导行为与凝聚力:信任的中介作用[J]. 杨尚剑,孙有平,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02)
[7]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分析[J]. 邓林园,武永新,孔荣,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2)
[8]渠道沟通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J]. 周华. 中国流通经济. 2013(12)
[9]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竞赛焦虑:运动自信的中介效应和认知风格的调节效应[J]. 程宏宇,王进,胡桂英. 体育科学. 2013(12)
[10]克尔凯郭尔“间接沟通”的存在哲学[J]. 赵敦华. 世界哲学. 2013(06)
硕士论文
[1]优秀田径运动员与教练员沟通方法及途径研究[D]. 尹靖.成都体育学院 2013
[2]沟通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时圣营.北京体育大学 2013
[3]教练员与运动员有效沟通研究[D]. 韩志庭.河南大学 2013
[4]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班师生沟通研究[D]. 李华星.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 高芳芳.东北石油大学 2012
[6]北京市中医学校体育教师授课过程中沟通行为的观察研究[D]. 李江.北京体育大学 2008
[7]我国高水平田径队教练员与运动员训练管理中的沟通状况研究[D]. 杨春.北京体育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26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2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