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高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教学营地建设模型研究 ——以四姑娘山景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6 15:25
高原野外生存生活:是野外生存的一个分支,是在高原远离居民点或人烟稀少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下,不能完全依靠外界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只能依靠独立的个人或团体的力量去完成培训,训练的生存训练方式。根据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野外生存生活有较高的积极性。在调查的456名学生中有超过80%的学生是非常喜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完全不感兴趣。野外生存生活在高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野外生存生活在高校并无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有:场地设施不足、师资力量问题、野外实训安全无保障等因素。因此,如何让四姑娘山大学生高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教学营地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弥补场地设施不足问题,而且还拓展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内容和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高原特色的训练环境,也填补了继山地丛林、海岛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教学基地之后的空缺。本论文的研究力求为大学生建设一个有高原特色的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教学营地,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主要以四姑娘山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据分析法。首先,对野外生存的发展现状进行...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姑娘山游览示意图
目的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目的是个体的自我鼓励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从(图 3.4)可得知高校大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锻炼自己、社交、缓解压力。这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综合素质现状非常吻合,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办,这种现状,让当代大学生在各种能力上都得不到锻炼,体会不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采取的是封闭式的教育,很少让学生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具有身心、能力全面发展的运动,无遗是当代大学生最合适的选择载体。参加野外生存生活目的排在后几位的依次是休闲娱乐、表现自我、图新鲜、其他。这些也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追求娱乐时尚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生活态度,力求使用积极的方式探索知识和表现自我。3、5 制约大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因素
3、6、1 制约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的因素( 图 3.6 )制约开展野外生存的因素调查分析如(图3.6)所示,在对四川省开展野外生存为代表的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知,制约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的因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师资力量不足、野外生存的风险高、场地设施不足,排在4、5、6 位的依次是学校经费的投入不足、学校领导不重视、社会和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排在最后3位的是大学生消费能力低、媒体的不当宣传、大学生对野外生存的认识不够。良好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师资是开设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必备条件,调查得知四川省高校缺乏野外生存的师资,是影响高校野外生存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与野外生存相关的俱乐部也缺乏专业的户外指导人员。近几年国内各师范大学体育院系或体育院校都设置了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专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J]. 周爱光,杨忠伟,崔颖波. 体育学刊. 2011(02)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评价指标的探索[J]. 惠记庄,张雷,孙德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10)
[3]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J]. 李凌.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5)
[4]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 陈永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10)
[5]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 汪元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7)
[6]沿海高校开设海岛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研究[J]. 吴飞腾,王鹏,王惠. 体育科学研究. 2007(02)
[7]户外运动产业的需求挖掘与价值创新策略[J]. 梁强,罗永泰,赵伟. 体育科研. 2007(03)
[8]对高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设置的探讨[J]. 胡跃红,刘剑,吴明华,毛洪武,郭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04)
[9]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研究[J]. 陆军. 旅游学刊. 2007(03)
[10]初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王勇. 贵州体育科技. 2006(03)
本文编号:3610724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姑娘山游览示意图
目的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目的是个体的自我鼓励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从(图 3.4)可得知高校大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锻炼自己、社交、缓解压力。这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综合素质现状非常吻合,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办,这种现状,让当代大学生在各种能力上都得不到锻炼,体会不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采取的是封闭式的教育,很少让学生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具有身心、能力全面发展的运动,无遗是当代大学生最合适的选择载体。参加野外生存生活目的排在后几位的依次是休闲娱乐、表现自我、图新鲜、其他。这些也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追求娱乐时尚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生活态度,力求使用积极的方式探索知识和表现自我。3、5 制约大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因素
3、6、1 制约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的因素( 图 3.6 )制约开展野外生存的因素调查分析如(图3.6)所示,在对四川省开展野外生存为代表的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知,制约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的因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师资力量不足、野外生存的风险高、场地设施不足,排在4、5、6 位的依次是学校经费的投入不足、学校领导不重视、社会和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排在最后3位的是大学生消费能力低、媒体的不当宣传、大学生对野外生存的认识不够。良好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师资是开设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必备条件,调查得知四川省高校缺乏野外生存的师资,是影响高校野外生存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与野外生存相关的俱乐部也缺乏专业的户外指导人员。近几年国内各师范大学体育院系或体育院校都设置了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专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J]. 周爱光,杨忠伟,崔颖波. 体育学刊. 2011(02)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评价指标的探索[J]. 惠记庄,张雷,孙德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10)
[3]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J]. 李凌.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5)
[4]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 陈永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10)
[5]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 汪元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7)
[6]沿海高校开设海岛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研究[J]. 吴飞腾,王鹏,王惠. 体育科学研究. 2007(02)
[7]户外运动产业的需求挖掘与价值创新策略[J]. 梁强,罗永泰,赵伟. 体育科研. 2007(03)
[8]对高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设置的探讨[J]. 胡跃红,刘剑,吴明华,毛洪武,郭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04)
[9]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研究[J]. 陆军. 旅游学刊. 2007(03)
[10]初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王勇. 贵州体育科技. 2006(03)
本文编号:3610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1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