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12:05
通过查询文献资料的方法,梳理国家政策和专家观点,审视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建设与发展中呈现的诸多问题,以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高层次体育人才"为核心,寻找破解良方,探索培养路径,旨在为大学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5(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人均投入经费
纵观国外发达体育强国之间体育教学与训练理念如出一辙, 受国际发达体育强国成功发展的经验启示, 我国与国际接轨, 吸取国外发达体育国家先进理念找到互通之处, 结合国情科学发展, 不断完善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教学模式, 按照我国大学高水平后备人才不同阶段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针对性地培养专项技术、 战术、 意志品质, 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专项教学培养模式主要由: 前期→中期→末期3个阶段组成, 层层递进式地发展后备人才不同阶段的运动技能水平, 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在前期阶段(大学一年级), 招生进来的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和巩固基本专项技术动作, 参与专项游戏和比赛, 体验活动的乐趣, 以培养兴趣、 学习新技能为主; 中期阶段(大学二、 三年级)主要学习目标是发展、 提高、 强化专项基本组合技术能力,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专项动作, 了解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加强在比赛中使用技术组合和战术, 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 树立自尊和自信. 末期阶段(大学四年级), 通过体育比赛, 形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提高特殊技能竞争的综合能力, 在体育比赛中显示良好体育道德和协作精神. “体教融合”是一个阳光项目, 它关系到人的素质, 特别是青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这与奥运荣耀计划的实施有关, 符合社会需要,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是培养优秀高层次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模式的探析[J]. 钟晖,徐昱玫.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 李兵,陈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5)
[3]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王凯珍,刘海元,刘平江,汪流.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2)
[4]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困境与出路[J]. 毛俐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8)
[5]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张春合,彭庆文. 体育学刊. 2009(02)
[6]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丁海勇,韩冬,邵斌,穆国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3)
[7]“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 虞重干,张军献. 体育科学. 2006(06)
本文编号:3616975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5(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人均投入经费
纵观国外发达体育强国之间体育教学与训练理念如出一辙, 受国际发达体育强国成功发展的经验启示, 我国与国际接轨, 吸取国外发达体育国家先进理念找到互通之处, 结合国情科学发展, 不断完善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教学模式, 按照我国大学高水平后备人才不同阶段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针对性地培养专项技术、 战术、 意志品质, 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专项教学培养模式主要由: 前期→中期→末期3个阶段组成, 层层递进式地发展后备人才不同阶段的运动技能水平, 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在前期阶段(大学一年级), 招生进来的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和巩固基本专项技术动作, 参与专项游戏和比赛, 体验活动的乐趣, 以培养兴趣、 学习新技能为主; 中期阶段(大学二、 三年级)主要学习目标是发展、 提高、 强化专项基本组合技术能力,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专项动作, 了解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加强在比赛中使用技术组合和战术, 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 树立自尊和自信. 末期阶段(大学四年级), 通过体育比赛, 形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提高特殊技能竞争的综合能力, 在体育比赛中显示良好体育道德和协作精神. “体教融合”是一个阳光项目, 它关系到人的素质, 特别是青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这与奥运荣耀计划的实施有关, 符合社会需要,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是培养优秀高层次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模式的探析[J]. 钟晖,徐昱玫.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 李兵,陈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5)
[3]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王凯珍,刘海元,刘平江,汪流.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2)
[4]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困境与出路[J]. 毛俐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8)
[5]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张春合,彭庆文. 体育学刊. 2009(02)
[6]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丁海勇,韩冬,邵斌,穆国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3)
[7]“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 虞重干,张军献. 体育科学. 2006(06)
本文编号:3616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1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