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前八名转体类难度动作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5 00:38
啦啦操运动在美国发展了一百多年,传入中国是2001年,因起步较晚所以其相对没有美国发展成熟,但经过我国数十年的大力推广,啦啦操队伍的实力水平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可见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啦啦操分为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舞蹈啦啦操又分为花球、爵士、街舞以及高踢腿。其中花球啦啦操是我国普及性较广且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难美项群运动项目。花球啦啦操的难度分为:转体、跳跃、翻腾、平衡与柔韧四大类难度,这四大类难度构成了成套动作中难度体系,来体现每个队伍的竞技能力水平。通过观看2017年啦啦操世锦赛发现转体类难度是最具标志性的技术难度,每个队伍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转体难度,较高程度的展现了转体类难度的艺术价值及其竞技能力。在2017年新规则中对于难度有要求但没有限定,给教练员、运动员在难度编排和运用上给予了极大的创新空间。从2017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中可明显看出前三名队伍转体类难度系数较高,由此可见转体类难度系数与名次有一定联系。我国舞蹈啦啦操转体类难度的发展相对国际队伍较慢,关于转体类难度训练的研究资料较少,使得在实践上缺少了相关理论基础。本文通过观看...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知网“舞蹈啦啦操”文献分布统计
键词共计相关文献 218 篇,自 2008 年奥运会开始后,又迎来 2010 年啦啦操竞赛规则的修订有关于舞蹈啦啦操的文献开始逐步增多而在 2010 年以前只有 4 篇,并且经过十年的发展与积累于 2016 年达到相关理论研究的顶峰共计 52 篇。这也反映了我国啦啦操自 2001 年传入,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和摸索,不断发展起来形成相关理论基础,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性的理论体系。3.1.2 文献研究内容分布情况统计通过知网检索关键词‘舞蹈啦啦操’有关文献 218 篇,其中关于舞蹈啦啦操基础概述(现状发展、调查研究、项目特点对比分析)的文献有 39 篇,有关舞蹈啦啦操训练的占 33 篇,有关于运动技术的占 6 篇,有关舞蹈啦啦操规则的文献有 30 篇,关于舞蹈啦啦操成套创编(艺术表现形式、队形、音乐等)的有 60 篇,舞蹈啦啦操中转体类难度的有关文献占 4 篇,有关于教学以及实验研究的文献有 17 篇,关于舞蹈啦啦操竞赛的文献有 13 篇,其他研究占 16 篇。详见图 3-2。
35图 5-4 2017 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前八名转体类队形编排通过 2017 年啦啦操世锦赛的花球视频可以看出几乎每个队伍都会选用吸腿转、位转以及阿拉 C 杠复合转体,当出现单个转体时更多的是选择三角形或者 V 字队形圈一个 V 里圈一个三角形(图 5-4)采取小集体完成不同种类单个转体,这样的编较为合理。通过视频观可以看到,很多单个转体通过不同的集体不同的层次去完成强转体类难度动作的观赏价值,使整个成套的编排具有空间感、流畅性和连接性以国内教练员在编排原地转体类难度中应该不要一味的只注重阿拉 C 杠的集体单成,还需加强其他单个原地转体的多样性,突出性,在不同的队形不同的运动员展现出转体类难度的艺术价值,增强竞技水平。5.5.1.2 移动转体类难度与衔接动作的队形编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球啦啦操中阿拉C杠稳定性训练研究[J]. 王依依,邱颖俊.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12)
[2]新形势下我国舞蹈啦啦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李波,黄宽柔.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3]“旋转类难度”在舞蹈啦啦操成套中的价值[J]. 许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6)
[4]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 钟茵菲.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1)
[5]ICU规则下舞蹈啦啦操编排要素特征分析——以2013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组前三名为例[J]. 杨继君.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4(05)
[6]对普通高等院校花球舞蹈啦啦操编排的探讨[J]. 薛利利. 内江科技. 2014(08)
[7]论舞蹈啦啦操难度的编排[J]. 李静,李悦.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5)
[8]啦啦操运动的研究现状和项目特征分析[J]. 滕凤仙.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4)
[9]舞蹈啦啦操的创编艺术探索[J]. 武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21)
[10]浅析啦啦操的特征和作用[J]. 许波. 新西部(理论版). 2011(12)
硕士论文
[1]2014版国际新规则视角下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 贾慧琦.中北大学 2017
[2]转体动作在近三届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孙景妍.北京体育大学 2017
[3]基于规则视角的花球啦啦操竞赛制胜要素分析[D]. 王二琳.首都体育学院 2017
[4]竞赛规则视角下花球舞蹈啦啦操制胜因素分析[D]. 易艳文.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2015舞蹈啦啦操锦标赛前八名花球成套动作艺术表现形式的分析[D]. 万胜男.华东师范大学 2016
[6]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艺术体操转体动作完成质量影响的研究[D]. 辛蒙.西安体育学院 2016
[7]2015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前八名队伍成套编排的对比分析[D]. 李秀娟.武汉体育学院 2016
[8]舞蹈啦啦操转体类难度动作训练方法的研究[D]. 冯晓磊.郑州大学 2016
[9]集体自选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分析[D]. 张帆.华中师范大学 2016
[10]我国与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的对比研究[D]. 陈倩.福建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25559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知网“舞蹈啦啦操”文献分布统计
键词共计相关文献 218 篇,自 2008 年奥运会开始后,又迎来 2010 年啦啦操竞赛规则的修订有关于舞蹈啦啦操的文献开始逐步增多而在 2010 年以前只有 4 篇,并且经过十年的发展与积累于 2016 年达到相关理论研究的顶峰共计 52 篇。这也反映了我国啦啦操自 2001 年传入,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和摸索,不断发展起来形成相关理论基础,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性的理论体系。3.1.2 文献研究内容分布情况统计通过知网检索关键词‘舞蹈啦啦操’有关文献 218 篇,其中关于舞蹈啦啦操基础概述(现状发展、调查研究、项目特点对比分析)的文献有 39 篇,有关舞蹈啦啦操训练的占 33 篇,有关于运动技术的占 6 篇,有关舞蹈啦啦操规则的文献有 30 篇,关于舞蹈啦啦操成套创编(艺术表现形式、队形、音乐等)的有 60 篇,舞蹈啦啦操中转体类难度的有关文献占 4 篇,有关于教学以及实验研究的文献有 17 篇,关于舞蹈啦啦操竞赛的文献有 13 篇,其他研究占 16 篇。详见图 3-2。
35图 5-4 2017 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前八名转体类队形编排通过 2017 年啦啦操世锦赛的花球视频可以看出几乎每个队伍都会选用吸腿转、位转以及阿拉 C 杠复合转体,当出现单个转体时更多的是选择三角形或者 V 字队形圈一个 V 里圈一个三角形(图 5-4)采取小集体完成不同种类单个转体,这样的编较为合理。通过视频观可以看到,很多单个转体通过不同的集体不同的层次去完成强转体类难度动作的观赏价值,使整个成套的编排具有空间感、流畅性和连接性以国内教练员在编排原地转体类难度中应该不要一味的只注重阿拉 C 杠的集体单成,还需加强其他单个原地转体的多样性,突出性,在不同的队形不同的运动员展现出转体类难度的艺术价值,增强竞技水平。5.5.1.2 移动转体类难度与衔接动作的队形编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球啦啦操中阿拉C杠稳定性训练研究[J]. 王依依,邱颖俊.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12)
[2]新形势下我国舞蹈啦啦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李波,黄宽柔.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3]“旋转类难度”在舞蹈啦啦操成套中的价值[J]. 许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6)
[4]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 钟茵菲.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1)
[5]ICU规则下舞蹈啦啦操编排要素特征分析——以2013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组前三名为例[J]. 杨继君.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4(05)
[6]对普通高等院校花球舞蹈啦啦操编排的探讨[J]. 薛利利. 内江科技. 2014(08)
[7]论舞蹈啦啦操难度的编排[J]. 李静,李悦.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5)
[8]啦啦操运动的研究现状和项目特征分析[J]. 滕凤仙.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4)
[9]舞蹈啦啦操的创编艺术探索[J]. 武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21)
[10]浅析啦啦操的特征和作用[J]. 许波. 新西部(理论版). 2011(12)
硕士论文
[1]2014版国际新规则视角下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 贾慧琦.中北大学 2017
[2]转体动作在近三届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孙景妍.北京体育大学 2017
[3]基于规则视角的花球啦啦操竞赛制胜要素分析[D]. 王二琳.首都体育学院 2017
[4]竞赛规则视角下花球舞蹈啦啦操制胜因素分析[D]. 易艳文.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2015舞蹈啦啦操锦标赛前八名花球成套动作艺术表现形式的分析[D]. 万胜男.华东师范大学 2016
[6]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艺术体操转体动作完成质量影响的研究[D]. 辛蒙.西安体育学院 2016
[7]2015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花球前八名队伍成套编排的对比分析[D]. 李秀娟.武汉体育学院 2016
[8]舞蹈啦啦操转体类难度动作训练方法的研究[D]. 冯晓磊.郑州大学 2016
[9]集体自选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分析[D]. 张帆.华中师范大学 2016
[10]我国与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的对比研究[D]. 陈倩.福建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25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2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