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棍术实战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3 17:4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体育全球化的世界大同观念增强。西方体育为主的奥运盛会对世界各国体育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各国体育文化的交融更加密切。追求现实、高效、竞技的西方体育文化强势渗透世界各国,对传统体育造成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武术,在原有的模式下面对“西体东进”的压力显得力不从心。武术的价值取向由武术的实用性转向西方体育的竞技化,但是,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凸显出极度的不和谐;散打等实战对抗项目受到诸多同一项群运动的竞争;中国武术认同感日渐下滑。历来有“百兵之首”美誉的棍术,是武术器械技术的基础。这样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项目发展随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步入套路化、花式化的发展境地,失去了棍术的本真。为了促进武术发展路径的多元化、丰富武术开展的形式、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形成,本研究将中国棍术由“套路运动”向“实战运动”转化,挖掘和发展中国武术本真内涵。因此从棍术实战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出发,借鉴国内外器械项目,从中获得启发,确定棍术实战项目应遵循的原则,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棍术实战体系中的场地设置、器械设计、护具设计、规...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方体育文化的渗透
1.1.2 中国武术“本土化”的缺失
1.1.3 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机遇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棍的定义及分类
2.1.2 实战的定义
2.1.3 体系的定义
2.2 研究现状
2.2.1 武术与武术发展的研究
2.2.2 武术中棍的研究
2.2.3 棍的技法研究
2.2.4 实战与实战体系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棍术实战的前期探索
4.1 棍术实战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4.1.1 “百兵之首”棍术特点
4.1.2 中国武术项目发展的困境
4.1.3 国外棍术实战体系尚未形成
4.1.4 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
4.2 器械实战项目的借鉴与启示
4.2.1 击剑
4.2.2 菲律宾短棍
4.2.3 日本剑道
4.2.4 中国短兵
4.2.5 器械实战项目借鉴的启示
4.3 棍术实战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4.3.1 传统项目的民族性与群众性、实用性原则
4.3.2 护具和器械在实战中安全性原则
4.3.3 项目规则的开放性与合理性原则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5.1.1 场地设计与探索
5.1.2 器械的选用及实践探索
5.1.3 护具设计与实践探索
5.1.4 规则制定与分析
5.1.5 体系对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5.2 棍术实战体系的实践与分析
5.2.1 华南理工大学“棍术实战”公共体育课实践
5.2.2 首届中国南棍“粤西洪家棍”实战邀请赛
5.2.3 第二届“林伟龙杯”中国棍术实战邀请赛
5.2.4 棍术实战体系在高校武术教练中的认可度
5.3 棍术实战体系框架的建立
5.3.1 场地
5.3.2 器械
5.3.3 护具
5.3.4 规则
5.3.5 体系对技术的适应性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棍术实战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变”有“常”:当代武术发展的理性选择[J]. 马文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10)
[2]论武术套路与实战[J]. 周光华. 中华武术(研究). 2017(05)
[3]短兵护具与剑道护具之比较[J]. 李金龙,郭琦,杜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05)
[4]“PR-24式”警棍实战技法及其技术体系构建研究[J]. 汤传德.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5]物质文化视野下武术器械演变阐释[J]. 曾博艺,邹毅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5)
[6]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标准化武术器械的设计研究[J]. 杨辉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4)
[7]古兵械“拐”技法在“PR-24式”警棍实战中的创新运用研究[J]. 钱玉想. 军事体育学报. 2016(04)
[8]冲突与融合:中国武术发展的再认识[J]. 徐泽,蔡传喜,龙行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09)
[9]一种发展武术的准则秩序——基于中国武术段位制运行机制的比较解读[J]. 马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5)
[10]印度瑜伽推广的“国家意志”对中国武术发展启示[J]. 李卓嘉,雷学会. 中华武术(研究). 2016(03)
博士论文
[1]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 王淑英.河北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武术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D]. 杨宁.北京体育大学 2015
[2]二节棍运动的技术动作体系研究[D]. 周佳睿.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武术技击术技术体系框架的研究[D]. 刘正国.北京体育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5351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方体育文化的渗透
1.1.2 中国武术“本土化”的缺失
1.1.3 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机遇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棍的定义及分类
2.1.2 实战的定义
2.1.3 体系的定义
2.2 研究现状
2.2.1 武术与武术发展的研究
2.2.2 武术中棍的研究
2.2.3 棍的技法研究
2.2.4 实战与实战体系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棍术实战的前期探索
4.1 棍术实战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4.1.1 “百兵之首”棍术特点
4.1.2 中国武术项目发展的困境
4.1.3 国外棍术实战体系尚未形成
4.1.4 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
4.2 器械实战项目的借鉴与启示
4.2.1 击剑
4.2.2 菲律宾短棍
4.2.3 日本剑道
4.2.4 中国短兵
4.2.5 器械实战项目借鉴的启示
4.3 棍术实战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4.3.1 传统项目的民族性与群众性、实用性原则
4.3.2 护具和器械在实战中安全性原则
4.3.3 项目规则的开放性与合理性原则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5.1.1 场地设计与探索
5.1.2 器械的选用及实践探索
5.1.3 护具设计与实践探索
5.1.4 规则制定与分析
5.1.5 体系对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5.2 棍术实战体系的实践与分析
5.2.1 华南理工大学“棍术实战”公共体育课实践
5.2.2 首届中国南棍“粤西洪家棍”实战邀请赛
5.2.3 第二届“林伟龙杯”中国棍术实战邀请赛
5.2.4 棍术实战体系在高校武术教练中的认可度
5.3 棍术实战体系框架的建立
5.3.1 场地
5.3.2 器械
5.3.3 护具
5.3.4 规则
5.3.5 体系对技术的适应性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棍术实战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变”有“常”:当代武术发展的理性选择[J]. 马文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10)
[2]论武术套路与实战[J]. 周光华. 中华武术(研究). 2017(05)
[3]短兵护具与剑道护具之比较[J]. 李金龙,郭琦,杜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05)
[4]“PR-24式”警棍实战技法及其技术体系构建研究[J]. 汤传德.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5]物质文化视野下武术器械演变阐释[J]. 曾博艺,邹毅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5)
[6]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标准化武术器械的设计研究[J]. 杨辉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4)
[7]古兵械“拐”技法在“PR-24式”警棍实战中的创新运用研究[J]. 钱玉想. 军事体育学报. 2016(04)
[8]冲突与融合:中国武术发展的再认识[J]. 徐泽,蔡传喜,龙行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09)
[9]一种发展武术的准则秩序——基于中国武术段位制运行机制的比较解读[J]. 马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5)
[10]印度瑜伽推广的“国家意志”对中国武术发展启示[J]. 李卓嘉,雷学会. 中华武术(研究). 2016(03)
博士论文
[1]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 王淑英.河北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武术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D]. 杨宁.北京体育大学 2015
[2]二节棍运动的技术动作体系研究[D]. 周佳睿.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武术技击术技术体系框架的研究[D]. 刘正国.北京体育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5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5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