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13:2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武汉地区两所“985工程”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亚健康方面的现实状况,解析其成因,提出了几点建议。 得出了以下结论:1、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总体生理健康属于轻度亚健康状态、总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属于中度亚健康状态。2、男、女大学生生理健康同属轻度亚健康;男大学生自测心理健康平均得分略高于女大学生,同属中度亚健康;男女大学生自测社会适应健康子量表平均得分一致,属中度亚健康。3、农村大学生生理健康表现优于城市生源大学生,均属轻度生理亚健康;农村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表现稍差于城市大学生,均属中度心理亚健康和中度社会适应亚健康。4、一年级学生自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平均得分高于二、三、四年级,分别属于轻度生理亚健康和中度心理亚健康,二年级自测社会适应健康平均得分高于一、三、四年级,均属中度社会适应亚健康。5、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诱因是多重的。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各级政府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加大对校园和社会的健身场馆和运...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渴求健康的时代性
1.1.2 亚健康流行的现实性
1.1.3 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亚健康的概念
2.1.2 亚健康状态的分类
2.1.3 亚健康状态的评价与诊断
2.1.4 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2.2 我国大学生亚健康的相关研究
2.3 武汉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的生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1.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生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1.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生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1.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生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2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2.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2.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3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亚健康状况分析
4.3.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亚健康状况分析
4.3.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亚健康状况分析
4.3.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亚健康状况分析
4.4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
4.4.1 社会因素
4.4.2 学校因素
4.4.3 家庭因素
4.4.4 个人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较为普遍
5.1.2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多重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表
附录2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评分注意事项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心理“亚健康”研究综述[J]. 张利兵.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我国城市与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J]. 孟欢欢,成聪聪. 中国学校卫生. 2011(12)
[3]论体育运动对健康的间接促进作用[J]. 叶丹,冷新科.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06)
[4]普通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地区部分高校调查为例[J]. 刘星亮,王迎春,葛岚,陈颖. 湖北体育科技. 2010(03)
[5]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李莹,包国金,张家忠. 中国疗养医学. 2009(05)
[6]经济因素对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鲲鹏,叶方力,向兵,孔令浩. 中国校医. 2008(04)
[7]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李勇杰,苟定邦,严欣,黄生勇,赵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04)
[8]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探析[J]. 祝刚,彭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11)
[9]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亚健康分类[J]. 张林凤.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03)
[10]军事坑道作业部队新兵心理健康状态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J]. 张莉,黄昌林,崔炜.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6(03)
硕士论文
[1]电子产品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D]. 黄新峰.安徽大学 2013
[2]北京市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及体育干预的思考[D]. 王爽.北京体育大学 2012
[3]北京大学学生亚健康现状研究[D]. 张亚谦.北京体育大学 2011
[4]武汉地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 姚润琴.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干预措施研究[D]. 陈丽.武汉体育学院 2009
[6]高职院校学生“亚健康”形成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D]. 刘艳.武汉体育学院 2009
[7]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D]. 方从慧.西南大学 2008
[8]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D]. 笪学军.河海大学 2005
[9]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研究[D]. 张翔.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4605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渴求健康的时代性
1.1.2 亚健康流行的现实性
1.1.3 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亚健康的概念
2.1.2 亚健康状态的分类
2.1.3 亚健康状态的评价与诊断
2.1.4 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2.2 我国大学生亚健康的相关研究
2.3 武汉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的生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1.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生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1.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生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1.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生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2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2.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2.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4.3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亚健康状况分析
4.3.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亚健康状况分析
4.3.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亚健康状况分析
4.3.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亚健康状况分析
4.4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
4.4.1 社会因素
4.4.2 学校因素
4.4.3 家庭因素
4.4.4 个人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较为普遍
5.1.2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多重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武汉地区“985工程”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表
附录2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评分注意事项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心理“亚健康”研究综述[J]. 张利兵.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我国城市与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J]. 孟欢欢,成聪聪. 中国学校卫生. 2011(12)
[3]论体育运动对健康的间接促进作用[J]. 叶丹,冷新科.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06)
[4]普通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地区部分高校调查为例[J]. 刘星亮,王迎春,葛岚,陈颖. 湖北体育科技. 2010(03)
[5]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李莹,包国金,张家忠. 中国疗养医学. 2009(05)
[6]经济因素对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鲲鹏,叶方力,向兵,孔令浩. 中国校医. 2008(04)
[7]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李勇杰,苟定邦,严欣,黄生勇,赵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04)
[8]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探析[J]. 祝刚,彭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11)
[9]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亚健康分类[J]. 张林凤.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03)
[10]军事坑道作业部队新兵心理健康状态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J]. 张莉,黄昌林,崔炜.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6(03)
硕士论文
[1]电子产品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D]. 黄新峰.安徽大学 2013
[2]北京市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及体育干预的思考[D]. 王爽.北京体育大学 2012
[3]北京大学学生亚健康现状研究[D]. 张亚谦.北京体育大学 2011
[4]武汉地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 姚润琴.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干预措施研究[D]. 陈丽.武汉体育学院 2009
[6]高职院校学生“亚健康”形成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D]. 刘艳.武汉体育学院 2009
[7]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D]. 方从慧.西南大学 2008
[8]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D]. 笪学军.河海大学 2005
[9]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研究[D]. 张翔.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4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9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