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弘扬尚武精神的动因及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23:01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对文化自信的培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弘扬尚武精神,发展中华武术,是建立文化自信、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社会动力学模型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以尚武精神的动因及方法为研究对象,对中华武术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中华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华武术尚武精神的构成、形成、演变及当代表现进行分析,根据社会动力学理论分析尚武精神弘扬的内外动因,从体育推广、文化培育、精神塑造、科学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尚武精神弘扬的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华武术发展现状表现为:武术制度与组织建设逐步完善、武术运动从业者出现递减,参与者老年化倾向明显、武术赛事逐步增多,活动内容日趋丰富以及武术科学研究进展迟缓。2、中华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文化发展空间遭到挤占,中华武术外在形式与功用逐步放大,技击性逐步弱化,当代大师级、灵魂级人物缺位,中华武术的精神内涵演绎不充分,文化传承途径受阻。3、当代尚武精神弱化的体现为:对待个体健康方面,盲目运动,医大于养;漠视精神构建,物质主义盛行;新生代进入阴柔审美时代;文化自卑现象严重。4、中华武术尚武精...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弘扬尚武精神是中华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弘扬尚武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3.弘扬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中华武术发展历史的文献综述
(二)有关尚武精神的文献综述
(三)有关中华武术弘扬尚武精神的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专家访谈法
3.社会动力学模型分析法
4.问卷调查法
四、结果与分析
(一)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1.中华武术的定义
2.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
3.中华武术的发展现状
4.中华武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二)中华武术尚武精神的文化内涵
1.尚武精神的定义
2.尚武精神的内核
(三)中华武术尚武精神的历史流变
1.原始尚武精神形取于自然
2.春秋时期文武分途,武术理论渐成体系
3.尚武精神对哲学思想的吸收
(四)中华武术尚武精神的当代体现
1.当代尚武精神弱化的体现
2.中华武术尚武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体现
(五)中华武术尚武精神弘扬的时代意义
1.有助于正能量社会氛围的形成
2.有助于民族创新氛围的形成
3.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4.有助于抵制国外文化的渗透与侵蚀
5.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六)弘扬尚武精神的动因
1.尚武精神的社会动力学模型
2.弘扬尚武精神的内部动因
3.弘扬尚武精神的外部动因
(七)弘扬尚武精神的方法
1.弘扬尚武精神的体育推广方法
2.弘扬尚武精神的文化培育方法
3.弘扬尚武精神的精神塑造方法
4.弘扬尚武精神的科学发展方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术发展中的“文化围城”现象审视[J]. 王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10)
[2]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8)
[3]中华武术的历史流变[J]. 张志雷. 兰台世界. 2011(11)
[4]《中华武术》二十七年发展脉络梳理[J]. 李守培,郭玉成. 搏击(武术科学). 2011(05)
[5]文化视野下武当武术与武当武术文化的定义[J]. 龙行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10)
[6]弘扬中华民族“尚武精神”[J]. 刘明福. 决策与信息. 2013(02)
[7]论尚武精神及其培养[J]. 李梦桐,胡晓飞,李金龙,宿继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8)
[8]论毛泽东的尚武精神[J]. 高兴. 搏击(体育论坛). 2015(03)
[9]浅谈古代中国人尚武精神的式微[J]. 杨晶晶. 美与时代(下). 2014(06)
[10]武术从业者:武术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 唐芒果,蔡仲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中华武术伦理精神和中华魂的塑造[D]. 杨洋.中共中央党校 2016
[2]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价值观的变迁研究[D]. 李岩.苏州大学 2016
[3]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文化规范演化的模拟研究[D]. 朱侯.华中科技大学 2014
[4]武术现代化发展理论与评价[D]. 薛宇.北京体育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尚武精神思想研究[D]. 赵景磊.北京体育大学 2015
[2]从生活世界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D]. 时延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尚武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传承研究[D]. 吴永杰.河南师范大学 2012
[4]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嬗变及其评述[D]. 彭春.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17677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弘扬尚武精神是中华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弘扬尚武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3.弘扬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中华武术发展历史的文献综述
(二)有关尚武精神的文献综述
(三)有关中华武术弘扬尚武精神的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专家访谈法
3.社会动力学模型分析法
4.问卷调查法
四、结果与分析
(一)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1.中华武术的定义
2.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
3.中华武术的发展现状
4.中华武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二)中华武术尚武精神的文化内涵
1.尚武精神的定义
2.尚武精神的内核
(三)中华武术尚武精神的历史流变
1.原始尚武精神形取于自然
2.春秋时期文武分途,武术理论渐成体系
3.尚武精神对哲学思想的吸收
(四)中华武术尚武精神的当代体现
1.当代尚武精神弱化的体现
2.中华武术尚武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体现
(五)中华武术尚武精神弘扬的时代意义
1.有助于正能量社会氛围的形成
2.有助于民族创新氛围的形成
3.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4.有助于抵制国外文化的渗透与侵蚀
5.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六)弘扬尚武精神的动因
1.尚武精神的社会动力学模型
2.弘扬尚武精神的内部动因
3.弘扬尚武精神的外部动因
(七)弘扬尚武精神的方法
1.弘扬尚武精神的体育推广方法
2.弘扬尚武精神的文化培育方法
3.弘扬尚武精神的精神塑造方法
4.弘扬尚武精神的科学发展方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术发展中的“文化围城”现象审视[J]. 王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10)
[2]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08)
[3]中华武术的历史流变[J]. 张志雷. 兰台世界. 2011(11)
[4]《中华武术》二十七年发展脉络梳理[J]. 李守培,郭玉成. 搏击(武术科学). 2011(05)
[5]文化视野下武当武术与武当武术文化的定义[J]. 龙行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10)
[6]弘扬中华民族“尚武精神”[J]. 刘明福. 决策与信息. 2013(02)
[7]论尚武精神及其培养[J]. 李梦桐,胡晓飞,李金龙,宿继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8)
[8]论毛泽东的尚武精神[J]. 高兴. 搏击(体育论坛). 2015(03)
[9]浅谈古代中国人尚武精神的式微[J]. 杨晶晶. 美与时代(下). 2014(06)
[10]武术从业者:武术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 唐芒果,蔡仲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中华武术伦理精神和中华魂的塑造[D]. 杨洋.中共中央党校 2016
[2]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价值观的变迁研究[D]. 李岩.苏州大学 2016
[3]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文化规范演化的模拟研究[D]. 朱侯.华中科技大学 2014
[4]武术现代化发展理论与评价[D]. 薛宇.北京体育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尚武精神思想研究[D]. 赵景磊.北京体育大学 2015
[2]从生活世界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D]. 时延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尚武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传承研究[D]. 吴永杰.河南师范大学 2012
[4]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嬗变及其评述[D]. 彭春.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17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71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