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长鼓舞体育文化研究——基于金秀坳瑶黄泥鼓舞的田野考察
发布时间:2023-09-29 02:38
瑶族长鼓舞是一种历史形态的文明展现,是人们对于诉求的认知和表达。在原始和封建社会中,它集结了瑶族群众对于宗教生活中的某些“价值信仰”,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实际性的表现形态。运用访谈、田野考察等方法对金秀坳瑶黄泥鼓舞个案的起源神话、发展脉络、仪式过程、形式结构、内涵承载、类属特性、功能价值、续存方式、现存困惑、发展建议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致力于中立、客观的审视长鼓舞文化在瑶族民间社会中的文化信仰和心理价值,洞悉瑶族民俗体育中的实践理性与文化表达。研究结论认为,瑶族长鼓舞源自早期社会中的图腾崇拜,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与民间信仰体系形成的特定宗族性和祭祀性身体仪式,寄托着人们对先祖神圣权威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瑶族长鼓舞的本体融入了民族历史起源、文明发展、群众生活、民风民俗、礼仪禁忌等生活化精神与智慧,具有引导人们祖先神灵崇拜、族群身份再确认的作用,能够促进人们自觉进行“社会文化活动”的构建,是一种宗族社会文明的展现。瑶族长鼓舞始终通过信仰体系和民族文化认同机制反映着瑶族群众特有的情愫意识和民间信仰,具有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化功能,在宣告生命意识、约束道德规范、延续民族发展、促进族际交往...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2 现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人类学视野中体育学研究
2.2 瑶族文化与瑶族体育文化研究
2.3 瑶族长鼓舞活动的个案研究
3 目标方法与思路架构
3.1 研究的目标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田野考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3 思路的架构
4 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的厘清
4.1 理论基础
4.1.1 泰勒“残存”理论
4.1.2 格尔茨“深描”理论
4.1.3 特纳“象征”理论
4.2 关键概念
4.2.1 民族体育
4.2.2 体育文化
4.2.3 民间信仰
5 瑶族与长鼓舞文化概述
5.1 瑶族与瑶族长鼓舞简介
5.2 瑶族长鼓舞文化的生存环境
5.2.1 自然环境
5.2.2 社会环境
5.3 瑶族长鼓舞文化的历史起源
5.4 瑶族长鼓舞文化的演进脉络
5.4.1 萌发于自然
5.4.2 延存与持续
5.4.3 断裂与恢复
5.4.4 繁荣与发展
6 “还盘王愿”节俗中的长鼓舞仪式考察
6.1 仪式的过程考察
6.2 仪式中的结构要素
6.3 仪式中的结构关系
6.4 仪式中的文化承载
6.4.1 自然崇拜
6.4.2 图腾崇拜
6.4.3 祖先崇拜
6.4.4 道教信仰
7 瑶族长鼓舞文化的阐释与解析
7.1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类属
7.2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特性
7.2.1 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和谐统一
7.2.2 传统性与现实性的融汇贯通
7.2.3 民族性与宗教性的一脉相承
7.2.4 和谐性与多样性的密切交织
7.3 瑶族长鼓舞的本体功能
7.3.1 生命意识的宣告
7.3.2 族群身份的确认
7.3.3 民族延存的策略
7.3.4 道德规范的束约
7.4 瑶族长鼓舞的现代价值
7.4.1 社会秩序的规范
7.4.2 经济提升的抓手
7.4.3 愉悦身心的手段
7.4.4 族际交往的媒介
8 现代化语境中长鼓舞文化续存的困惑与应答
8.1 长鼓舞文化续存的基本方式
8.1.1 民间信仰中的自然传承
8.1.2 师徒家族中的言传身教
8.1.3 国家在场下的有力推进
8.1.4 校园文化中的积极开展
8.2 长鼓舞文化续存发展的主要困惑
8.2.1 无奈:后继人才的缺乏
8.2.2 不适:商品经济的渗透
8.2.3 迷茫:形式单一的尴尬
8.2.4 忧患:文化特色的流失
8.3 长鼓舞文化续存发展的困惑应答
8.2.1 关注:传承群体的发展
8.2.2 协调:新旧交融的矛盾
8.2.3 创新:多元发展的路径
8.2.4 唤醒:文化主体的自觉
9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49118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2 现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人类学视野中体育学研究
2.2 瑶族文化与瑶族体育文化研究
2.3 瑶族长鼓舞活动的个案研究
3 目标方法与思路架构
3.1 研究的目标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田野考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3 思路的架构
4 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的厘清
4.1 理论基础
4.1.1 泰勒“残存”理论
4.1.2 格尔茨“深描”理论
4.1.3 特纳“象征”理论
4.2 关键概念
4.2.1 民族体育
4.2.2 体育文化
4.2.3 民间信仰
5 瑶族与长鼓舞文化概述
5.1 瑶族与瑶族长鼓舞简介
5.2 瑶族长鼓舞文化的生存环境
5.2.1 自然环境
5.2.2 社会环境
5.3 瑶族长鼓舞文化的历史起源
5.4 瑶族长鼓舞文化的演进脉络
5.4.1 萌发于自然
5.4.2 延存与持续
5.4.3 断裂与恢复
5.4.4 繁荣与发展
6 “还盘王愿”节俗中的长鼓舞仪式考察
6.1 仪式的过程考察
6.2 仪式中的结构要素
6.3 仪式中的结构关系
6.4 仪式中的文化承载
6.4.1 自然崇拜
6.4.2 图腾崇拜
6.4.3 祖先崇拜
6.4.4 道教信仰
7 瑶族长鼓舞文化的阐释与解析
7.1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类属
7.2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特性
7.2.1 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和谐统一
7.2.2 传统性与现实性的融汇贯通
7.2.3 民族性与宗教性的一脉相承
7.2.4 和谐性与多样性的密切交织
7.3 瑶族长鼓舞的本体功能
7.3.1 生命意识的宣告
7.3.2 族群身份的确认
7.3.3 民族延存的策略
7.3.4 道德规范的束约
7.4 瑶族长鼓舞的现代价值
7.4.1 社会秩序的规范
7.4.2 经济提升的抓手
7.4.3 愉悦身心的手段
7.4.4 族际交往的媒介
8 现代化语境中长鼓舞文化续存的困惑与应答
8.1 长鼓舞文化续存的基本方式
8.1.1 民间信仰中的自然传承
8.1.2 师徒家族中的言传身教
8.1.3 国家在场下的有力推进
8.1.4 校园文化中的积极开展
8.2 长鼓舞文化续存发展的主要困惑
8.2.1 无奈:后继人才的缺乏
8.2.2 不适:商品经济的渗透
8.2.3 迷茫:形式单一的尴尬
8.2.4 忧患:文化特色的流失
8.3 长鼓舞文化续存发展的困惑应答
8.2.1 关注:传承群体的发展
8.2.2 协调:新旧交融的矛盾
8.2.3 创新:多元发展的路径
8.2.4 唤醒:文化主体的自觉
9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49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84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