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支柱稳定和再生练习在体育专业跑跳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9 14:05
跑跳投作为体育专业田径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应受到重点关注,学好田径运动中最基本的跑跳投技术有利于进行动作技能储备,在学习其他项目时更容易产生正向迁移,便于快速学习和掌握更加复杂的技术动作。同时,田径运动中部分项目为高爆发运动,对大小肌群的力量、柔韧以及各系统协调配合具有较高要求,虽然在教学课中已非常注意对学生的保护,但因学生个体因素、旧伤因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损伤率仍居高不下。鉴于上述现象,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17级3班本科生为实验对象,以躯干支柱稳定和再生练习在其跑跳投教学中的应用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躯干支柱稳定和再生练习有益于动作模式的优化及改善,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后体后侧动力链柔韧性提升程度较大,有效降低了腘绳肌损伤风险。2)躯干支柱稳定和再生练习能有效提升身体前、后侧动力链功能及身体灵敏素质,对高强度无氧能力和身体侧动力链功能提升幅度较小。3)躯干支柱稳定和再生练习降低了实验组受试者主观疼痛感受,有效降低急慢性运动损伤风险,有益于规避可能发生的重大损伤。4)躯干支柱稳定和再生练习能提升体育...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2.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体育专业及运动损伤研究现状
2.2 躯干支柱稳定练习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1 躯干支柱稳定练习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2.2.2 躯干支柱稳定练习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2.3 再生练习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3.1 再生练习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2.3.2 再生练习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2.4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方法
3.1.2 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FMS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FMS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FMS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1.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FMS得分波动幅度的结果与分析
4.2 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躯干支柱稳定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学校体育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躯干支柱稳定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2.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学校体育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技术评价得分的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投掷类技术评价得分的结果与分析
4.3.2 实验组和对照组跑步类技术评价得分的结果与分析
4.3.3 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跃类技术评价得分的结果与分析
4.4 运动损伤和疼痛等级评分的结果与分析
4.4.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投掷类运动损伤及疼痛等级评分的结果与分析
4.4.2 实验组和对照组跑步类运动损伤及疼痛等级评分的结果与分析
4.4.3 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跃类运动损伤及疼痛等级评分的结果与分析
4.5 问卷相关问题的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问卷调查相关问题的结果与分析
4.5.2 实验组实验后问卷调查相关问题的结果与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局限与展望
附录
附录A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B VAS疼痛量表
附录C 田径教学课前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D 田径教学课后课堂效果及学生感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58229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2.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体育专业及运动损伤研究现状
2.2 躯干支柱稳定练习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1 躯干支柱稳定练习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2.2.2 躯干支柱稳定练习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2.3 再生练习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3.1 再生练习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2.3.2 再生练习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2.4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方法
3.1.2 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FMS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FMS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FMS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1.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FMS得分波动幅度的结果与分析
4.2 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躯干支柱稳定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学校体育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躯干支柱稳定测试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4.2.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学校体育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技术评价得分的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投掷类技术评价得分的结果与分析
4.3.2 实验组和对照组跑步类技术评价得分的结果与分析
4.3.3 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跃类技术评价得分的结果与分析
4.4 运动损伤和疼痛等级评分的结果与分析
4.4.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投掷类运动损伤及疼痛等级评分的结果与分析
4.4.2 实验组和对照组跑步类运动损伤及疼痛等级评分的结果与分析
4.4.3 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跃类运动损伤及疼痛等级评分的结果与分析
4.5 问卷相关问题的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问卷调查相关问题的结果与分析
4.5.2 实验组实验后问卷调查相关问题的结果与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局限与展望
附录
附录A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B VAS疼痛量表
附录C 田径教学课前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D 田径教学课后课堂效果及学生感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58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85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