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社会变迁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发展影响的田野考查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社会变迁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发展影响的田野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村体育是农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占据一半人数的农村女性在农村体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农村女性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加显现,社会的发展对农村女性体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强。本研究以晋南地区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社会变迁对农村女性体育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社会特征变迁与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不同时期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主要特征,探讨社会变迁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当下晋南农村女性体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发展对策。通过笔者的亲身走访和实际调查,发现建国以来不同时期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变化特征:建国初期表现出很强的军事色彩;“文化大革命”期间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改革开放后体育逐渐回到其本质——强身健体上;奥运会后逐渐转向现代休闲体育和全民健身。纵观晋南地区建国以来农村女性体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农村女性体育的发展是构建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上的,每当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迁,都会对农村女性体育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当下晋南农村女性体育蓬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非常重视,但基层领导疏于宣传和组织;活动项目单一;年轻女性偏少;场地被占用现象;健身指导者比较缺乏。结合当下晋南农村女性体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未来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发展的建议:加强体育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建立体育场馆,开展多种健身活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互相推动、互利共赢;加强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变迁 晋南 农村女性体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10
- 1.1.2 社会变迁对农村体育的影响10
- 1.1.3 农民身体素质的现状10-11
- 1.1.4 农村女性受重视程度的提高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20
- 2.1 与本论文有关的一些概念释义与说明12-14
- 2.1.1 社会变迁12
- 2.1.2 晋南12-13
- 2.1.3 农村女性体育13
- 2.1.4 时间段的划分13-14
- 2.2 社会变迁及农村女性体育的研究述评14-20
- 2.2.1 社会变迁及农村女性体育的研究内容14-18
- 2.2.2 社会变迁及农村女性体育的研究方法18-19
- 2.2.3 社会变迁对农村女性体育的研究视角19-20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2
- 3.1 研究对象20
- 3.2 研究方法20-22
- 3.2.1 文献资料法20
- 3.2.2 田野调查法20-21
- 3.2.3 对比分析法21
- 3.2.4 逻辑分析法21-2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2-60
- 4.1 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社会特征变迁22-26
- 4.1.1 建国初期(1949—1965)的社会变迁特征22-23
- 4.1.2 “文革”时期(1966—1976)的社会变迁特征23-24
- 4.1.3 改革开放30年来(1977—2007)的社会变迁特征24-25
- 4.1.4 北京奥运会后(2008—现今)的社会变迁特征25-26
- 4.2 建国以来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发展状况26-49
- 4.2.1 建国初期(1949—65)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开展状况26-32
- 4.2.2 “文革”期间(1966—76)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开展状况32-36
- 4.2.3 改革开放30年来(1977—07)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开展状况36-40
- 4.2.4 奥运会后(2008—现今)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开展状况40-49
- 4.3 建国以来社会变迁中各因素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影响分析49-53
- 4.3.1 政治因素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影响49-51
- 4.3.2 经济因素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影响51-52
- 4.3.3 文化因素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的影响52-53
- 4.4 现阶段晋南农村女性体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53-60
- 4.4.1 现阶段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53-57
- 4.4.2 未来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发展的对策57-60
- 5.结论60-62
- 致谢62-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A68-70
- 附录B70-10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军;;性别逻辑对女性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马凤霞;余学锋;;女性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3 胡景星;;从生命美学角度反思中国女性体育弱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4期
4 魏荣;;和谐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女性体育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学军;;论女性体育的生态学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12期
6 马永涛;周芳;;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女性体育的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7 吴丽芳;吴燕丹;;和谐视域下福建省高校女性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的调查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2期
8 杨楠楠;;小城镇女性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张凤荣;靳晓晴;;女性体育发展的原因及其障碍[J];群文天地;2012年06期
10 松家萍;白琳;;城市不同年代女性体育消费的实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长红;吕峗;;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性身体观对女性体育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刘霞;让女性体育参与和生活质量同步提升[N];中国妇女报;2012年
2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 龚成秋;女性体育边缘化的建构与解构[N];中国妇女报;2014年
3 北京大学体育部教授 北京大学妇女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董进霞;奥林匹克运动与女性体育参与[N];中国妇女报;2012年
4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熊欢;从社会分层看中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N];中国妇女报;2012年
5 许立群;她们 让五环完满和谐[N];人民日报;2008年
6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熊欢;高校的性别等级制度必须打破[N];中国妇女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青;中国女性体育文化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晓静;女性体育的媒介呈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蔺娜;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北京市女性体育参与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3 于彬;天津市高校女性体育教师社会支持、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潘爽;2010-2014年《新体育》女性体育语篇话语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娟;烟台市中学女性体育教师从业状态与发展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卢楠;唐代女性体育活动开展状况及原因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晓初;唐代女性体育蓬勃发展的历史启示与现实借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樊鹏飞;建国以来社会变迁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发展影响的田野考查[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吴丽芳;高校女性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艳萍;“女性体育彩民”购彩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社会变迁对晋南农村女性体育发展影响的田野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0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