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体质的呈明显下降,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与日常生活缺少有效的运动有密切关系,而运动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影响其进行体育运动的关键原因。大学生体质下降,一方面来源于饮食方面的不科学性,一方面来自没有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所致,所以高校体育社团在大学生学生时代起着关键作用。体育社团的发展对于素质方面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高校体育社团的设立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落实国家阳光体育政策的最好诠释,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养成,对以后扬中终身锻炼的习惯打下基础,同时是增强大学生体质、语言交际能力和增强体魄的最佳手段,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和提高,是高校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在落实阳光体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校体育,甚至是大学体育社团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对吉林省部分大学体育类社团和100名非体育社团成员的健康状况和体育行为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与体育社团成员相比,非体育社团成员锻炼的锻炼强度小、时间短,坚持差、频率低,;(2)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活动次数和频率低;(3)体育社团成员健康状况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成员;(4)体育社团成员得到更多于非体育社团成员的支持,体育社团成员的运动氛围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成员;(5)高校应加强对体育社团的宣传引导,拓宽宣传渠道与方式,通过宣传创造更好氛围的体育锻炼氛围,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自发的加入体育社团当中,争取为更多的体育爱好人士参与体育社团提供帮助与支持,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持久性。
【关键词】:高校 体育行为 体育社团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4
- 1.1 选题依据9-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1.2.1 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10
- 1.2.2 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研究10-11
- 1.2.3 体育社团与体育行为的关系研究11-12
- 1.2.4 体育社团对于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研究12-14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6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方法14-16
- 2.2.1 文献资料法14
- 2.2.2 问卷调查法14-15
- 2.2.3 专家访谈法15
- 2.2.4 数理统计法15-16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6-28
- 3.1 高校体育社团16-17
- 3.1.1 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结构16
- 3.1.2 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行模式16-17
- 3.1.3 高校体育社团的理论意义17
- 3.2 高校体育社团数量及发展情况17-18
- 3.2.1 各高校社团数量及发展情况17-18
- 3.2.2 普通大学社团数量及发展情况18
- 3.3 普通大学生与参加体育社团成员体育行为的比较分析18-26
- 3.3.1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态度、主要动机18-20
- 3.3.2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20-22
- 3.3.3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22-23
- 3.3.4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强度23-24
- 3.3.5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24
- 3.3.6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方式24-26
- 3.4 体育社团对于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26-28
- 3.4.1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的影响26
- 3.4.2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26
- 3.4.3 体育社团对于大学生性格影响26-27
- 3.4.4 体育社团让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法的影响27-28
- 4 结论与建议28-30
- 4.1 结论28
- 4.2 建议28-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33
- 附件33-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东,钞飞侠,陆光平;论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肖嵘,周明进,常保臣;国内外体育社团研究现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肖嵘,汤起宇,王亮;体育社团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肖嵘;汤起宇;王亮;;体育社团志愿者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建军;何建华;;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肖嵘,汤起宇,吕万刚;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9 孟平;王哲;;高校学生自发性体育社团的特征和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2期
10 刘强德;;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川;黄维轩;;体育社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意义[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凤玮;刘秀平;;湖北省中小学体育社团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刘莎;;对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4 么广会;苏涛;梁建平;;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社团发展路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梁建桃;;转型期我国省(直辖市)级体育社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6 张超越;史臻;张育民;窦彦丽;;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与学生有偿锻炼互动发展的研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7 张栓;;高校搏击类社团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田丰;;《我国体育社团管理的研究与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刘丹宁;;高校体育社团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作用的社会学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陈学东;徐斌;孙咏晖;王小锋;;加强大学体育社团建设对于深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伟红;市体育总会将主管市级体育社团工作[N];商洛日报;2009年
2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 陈立基;体育社团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旭光;体育社团大有可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4 奚源;杭州市体育社团立足服务社会稳步前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5 蒋黎辉 刘敏;江苏无锡:创新体育发展方式 加快体育社团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4年
6 陈一平;如何加强体育社团党建工作[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卢元镇;重视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N];中国体育报;2002年
8 记者 张杰;我市14个先进体育社团受表彰[N];福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满福;体育社团成为全民健身主力军[N];甘肃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陶冠群;年内新发展 体育社团会员不少于5万人[N];苏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振龙;我国体育社团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刘润芝;我国体育社团的社会责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4 汪流;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王晓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炳昆;晋江乡镇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敏;我国体育社团组织法律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3 付振华;对中国体育社团处罚的伦理考量[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付建宏;河北省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献国;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朱显著;北京市西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翁国柱;福建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杰;郑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9 韩晓;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施小丽;苏州市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路障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2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