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体育明星塑造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校体育明星塑造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明星是文化的物化,是体育精神传承与发扬的核心载体。”校园体育明星的塑造及体育明星的存在有利于带动高校广大师生踊跃参与体育活动,使得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多彩、蓬勃开展,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国外发达国家高校体育明星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高校体育明星培养模式分析,梳理国外高校体育明星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高校体育明星塑造路径的研究提供基础的参考依据,此外,为中国竞技体育培养输送人才提供借鉴,也为中国高校体育创新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文章得研究背景及意义,概述高校体育明星以往研究脉络,并对国内外有关体育明星的文献进行梳理整合,进而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思路和逻辑顺序。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一方面,按照明星、体育明星、社会体育明星、高校体育明星的逻辑顺序推导出高校体育明星是“具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技战术水平、高尚的道德、优秀的个人品质,在高校广泛熟知的体育休闲娱乐项目的优秀学生代表”这一概念;另一方面,从宏观定位和微观结构阐述了论文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高校体育明星效应及产生原因分析。一方面,从体育功能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三个方面论述高校体育明星的效应;另一方面,分析论证上述效应产生的原因,即自我认同的需要、情感寄托的需要、晕轮效应的影响、受众心理的影响、猎奇心理的驱使五个方面。第四部分为国外高校体育明星现状梳理及经验借鉴。一方面,依据高校体育塑造中心导向的差异,将国外高校体育明星塑造分成市场主导型、小政府大市场型及大政府小市场型三种类型,并以代表国家为例梳理了其现状;另一方面,从大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高素质的教管团队、充足体育经费、高水平的体育科研服务体系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其经验。第五部分为中国高校体育明星塑造的路径选择。从中国国情出发,立足本土高校体育明星塑造实践既定现状基础上,即国外体育明星培养经验为鉴,从教管体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教管团队建设、资金来源保障、相关配套服务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高校体育明星塑造的路径选择。文章认为: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推动市场化运行模式的发展,对‘教’、‘学’、‘训’问题进行分工细化,明确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建立“以精求强,以强求胜”的方针。文章分析得出:高校体育明星概念,使高校体育明星得到重新定位;对高校体育明星效应进行系统分析,其中包括体育功能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三个方面,然而其效应产生的驱动原因主要为自我认同的需要、情感寄托的需要、晕轮效应的影响、受众心理的影响、猎奇心理;通过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明星培养路径,和研究我国高校体育明星塑造路径得出:预打造我国特有的高校体育明星,管理体制是前提、人才培养是基础、教管团队是核心、经费保障是关键、配套服务是补充的结构路径。
【关键词】:体育明星 高校体育 国外体育 大学生运动员 塑造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6-11
- 1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研究综述与评价12-18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8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8-19
- 1.3.1 研究的对象18
- 1.3.2 研究的思路18
- 1.3.3 研究的方法18-19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9-20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20-23
- 2.1 概念界定20-21
- 2.1.1 明星20
- 2.1.2 体育明星20
- 2.1.3 社会体育明星20
- 2.1.4 高校体育明星20-21
- 2.2 理论阐述21-22
- 2.2.1 体育传播的宏观定位21-22
- 2.2.2 体育传播的微观结构22
- 小结22-23
- 3 高校体育明星的效应分析23-39
- 3.1 高校体育明星的体育功能效应23-26
- 3.1.1 激发学习动机23
- 3.1.2 促进社会交往23-24
- 3.1.3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24-25
- 3.1.4 提高对体育活动项目的关注度25-26
- 3.2 高校体育明星的经济效应26-29
- 3.2.1 提供企业多元发展新契机26
- 3.2.2 提升学校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26-27
- 3.2.3 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热潮27-28
- 3.2.4 解决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资金匮乏问题28-29
- 3.3 高校体育明星的社会效应29-33
- 3.3.1 体育价值观的引领作用29-30
- 3.3.2 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影响30
- 3.3.3 有利于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30-31
- 3.3.4 刺激社会经济发展31-32
- 3.3.5 提升体育精神传承和国家形象32-33
- 3.4 高校体育明星效应产生原因分析33-38
- 3.4.1 自我认同的需要33-34
- 3.4.2 情感寄托的需要34-35
- 3.4.3 晕轮效应的影响35-36
- 3.4.4 受众心理的影响36-37
- 3.4.5 猎奇心理的驱使37-38
- 小结38-39
- 4 国外高校体育明星塑造路径的现状梳理及经验借鉴39-43
- 4.1 国外高校体育明星培养模式的现状梳理39-40
- 4.1.1 市场主导型39
- 4.1.2 小政府-大市场型39-40
- 4.1.3 大政府-小市场型40
- 4.2 国外高校体育明星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40-42
- 4.2.1 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40-41
- 4.2.2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41
- 4.2.3 高素质教管团队41
- 4.2.4 高校充足的体育经费41-42
- 4.2.5 高水平的体育科研服务体系42
- 小结42-43
- 5 中国高校体育明星塑造路径研究43-51
- 5.1 高校体育明星管理体制设计43-44
- 5.1.1 职能定位43
- 5.1.2 机构设置43-44
- 5.1.3 人员安排44
- 5.2 高校体育明星人才培养模式44-46
- 5.2.1 培养目标设计44
- 5.2.2 教学内容安排44-45
- 5.2.3 教学方法选择45
- 5.2.4 管理制度配套45-46
- 5.3 教练员团队建设46-47
- 5.3.1 选拔聘用结构方面46
- 5.3.2 职责结构方面46-47
- 5.3.3 综合结构方面47
- 5.4 高校体育明星经费来源保障47-49
- 5.4.1 公共财政方面47-48
- 5.4.2 企业赞助方面48
- 5.4.3 自身募集方面48-49
- 5.5 高校体育明星配套服务体系49-50
- 5.5.1 针对技战术水平49
- 5.5.2 针对运营管理49
- 5.5.3 针对营销宣传49-50
- 小结50-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刚;试论体育明星做广告[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2 明辉;品牌代言人——体育明星[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6期
3 陈相光;;中国体育明星对大学生的影响及人文教育价值[J];体育学刊;2006年04期
4 王加新;;体育明星价值的社会学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7期
5 郭晴;;论体育明星的公共关系价值及价值实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6 陈志明;;体育明星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3期
7 ;偶像的力量——中国最具商业潜质的10大体育明星[J];经营者;2007年14期
8 周爱忠;;体育明星品牌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玉健;;试论体育明星品牌生命力及其维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孔德国;;体育明星及其消费文化功能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华;赵立;;对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的理性认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章丽洁;;体育明星商业代言现象剖析及策略研究[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崔书豪;;体育明星商业价值的形成阶段与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金宝;;试论体育明星危机类型及公关策略[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袁航;;体育明星商业代言的策略研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侯玉洁;赵\~;;我国体育明星商业化运作模式研究[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陈金鳌;徐勤儿;李荣;;体育明星社会责任的文化迷失与救赎[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邱雪;;关于我国体育明星品牌代言人的现状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张金成;;我国明星运动员商业价值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霍建新;;当代中国体育流行语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书贵;体育明星拍广告:很精彩[N];中国审计报;2001年
2 曾朝晖;体育明星的商业化运作:何去何从决定成功与否[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张大帅;体育明星光环下的“产权困惑”[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叶生;体育营销六大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5年
5 曾朝晖;商家“乱舞”体育明星[N];经理日报;2004年
6 何沙戈;体育明星的“品牌效益”[N];经理日报;2004年
7 吴晓燕;中国体育明星让广告撞了一下腰[N];中国经营报;2004年
8 刘仝保;“中国体育明星慈善夜”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早报记者 陈均;38.78亿无法涵盖奥运牛市[N];东方早报;2008年
10 沂日;体育明星的价值不只在体育[N];中国体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冉;我国体育明星形象代言现状及前景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2 朱琪;体育明星商业代言效果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3 鄂志新;我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超;我国体育明星文化分析[D];天津体育学院;2014年
5 华心怡;从榜样到偶像[D];复旦大学;2013年
6 陈陆欢;体育明星的媒介形象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解国粹;消费主义影响下体育明星媒介再现的异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彭霈;体育明星娱乐化报道及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皮君林;体育明星危机公关的媒体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厉素霞;体育明星社会媒介印象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校体育明星塑造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2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