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前四名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3 23:05

  本文关键词: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前四名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前四名运动员李宗伟、谌龙、汤米.苏吉亚托、维克多.阿克尔森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具体从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后场技术、全场战术、击球落点情况以及得失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谌龙在发球技术方面以反手发网前小球为主,为了控制网前,接发球以搓放网前小球为主,身高臂长,打法稳健偏重防守,多拍能力强,且在多拍的相持当中稳定性非常好;拉吊战术使用较多,韧性,体力以及防守能力出众,其特点就是将拉吊与防守做到极致,主要问题是没有致命的变速突击,大部分时候靠防守获得反攻机会,且发球技术太过单一,应结合发后场球使对手措手不及的接球以打乱其节奏,导致回球质量差创造直接得分的机会。(2)李宗伟的发球以反手发网前小球为主,反手发后场平高球为辅,接发球以搓放网前小球为主,技术全面,球路丰富灵活,步伐快速灵敏,变化多端为制胜法宝,其中前场球的得分能力和得分手段较突出;控网下压是其使用较多的战术,网前意识较强,主要问题是进攻能力较弱,体能储备相对稍差,失误较多。(3)汤米.苏吉亚托在发球技术方面以反手发网前小球为主,为了控制后场,接发球以推挑后场平高球为主,后场进攻能力较强;控网下压战术使用明显,但网前球手感较差,手法不够细腻,处理不到位,失误较高,应提高手腕的灵活性,配合假动作,增加网前的得分能力。(4)维克多.阿克尔森以的接发球特点主要以反手发网前小球为主,反手发后场平高球为辅,接发球以推挑后场平高球为主,前场技术使用率最高的技术是挑球,占前场技术的39.7%;身高优势明显,中场击球点高,但技术不全面且不够稳定,进攻能力不强,且多拍后下网出界失误送分较多,而且主动得分能力也偏弱,应全面提高自身的各项技术,加强心理素质和体能的练习。(5)四位运动员在前场技术中使用比例较高的技术是挑球、搓球、放球、推球,中场技术使用比例较高的是挡球以及正反手平抽,后场技术使用较高的是杀球以及吊球,全场击球技术的得分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是后场、前场、中场以及发球,全场的失分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是前场、后场、中场。其中主要的得分技术是杀球、扑球、推球、吊球、勾球、搓球、放球,主要失分技术是杀球、挑球、搓球、抽球以及挡球。四位运动员的挑球技术使用比例都比较大,所以在前场技术上应从被动的挑高球转为积极地抢网,减少给对手进攻机会,中场技术都还是以挡球的过渡为主,应加强抽球技术的使用,后场的控制性杀球技术使用比例较高,但应掌握该技术的稳定性,减少在杀球技术上的失分。(6)四位运动员在回球的路线与落点上都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击球落点从传统的四点控制已逐步被网前控制所替代,为的是限制对手进攻,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未来羽毛球的发展趋势将会以多拍突击,控制网前以及平球控底线为主。
【关键词】:羽毛球 男子单打 技战术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19
  • 第一节 选题依据12-13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3-16
  • 一 羽毛球运动的研究发展现状13-14
  • 二 羽毛球技战术的研究发展现状14-16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6-19
  • 一 研究对象16-17
  • 二 研究方法17-19
  •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19-50
  • 第一节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萨尔森的技战术特点与得失分分析19-30
  • 一 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特点分析19
  • 二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克尔森的发球技术特点分析19-21
  • 三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萨尔森的接发球技术特点分析21-22
  • 四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克尔森的前场技术特点分析22-23
  • 五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克尔森的中场技术特点分析23-24
  • 六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克尔森的后场技术特点分析24-25
  • 七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克尔森的得分位置及技术对比分析25-27
  • 八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萨尔森的全场失分位置及技术对比分析27-28
  • 九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克尔森击球落点的统计与分析28-29
  • 十 李宗伟与维克托.阿克尔森的战术特点分析29-30
  • 第二节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技战术特点与得失分分析30-40
  • 一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发球术特点分析30-31
  • 二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接发球技术特点分析31-32
  • 三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前场技术特点分析32-33
  • 四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中场技术特点分析33-34
  • 五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后场技术特点分析34-35
  • 六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得分位置及技术对比分析35-37
  • 七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全场失分位置及技术的对比分析37-38
  • 八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击球落点统计38-39
  • 九 谌龙与汤米.苏吉亚托的战术特点分析39-40
  • 第三节 谌龙与李宗伟的技战术特点与得失分分析40-50
  • 一 谌龙与李宗伟的发球技术特点分析40-41
  • 二 谌龙与李宗伟的接发球技术特点分析41-42
  • 三 谌龙与李宗伟的前场技术特点分析42-43
  • 四 谌龙与李宗伟的中场技术特点分析43-44
  • 五 谌龙与李宗伟的后场技术特点分析44
  • 六 谌龙与李宗伟的得分位置及技术对比分析44-46
  • 七 谌龙与李宗伟的全场失分位置及技术对比分析46-48
  • 八 谌龙与李宗伟击球落点的统计与分析48
  • 九谌龙与李宗伟的战术特点分析48-50
  •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50-53
  • 第一节 结论50-51
  • 第二节 建议51-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件55-58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勇民;陈跃;;“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及其制约——兼论羽毛球运动的制胜规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本文关键词: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前四名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76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