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无子围棋盘设计中的通感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23:03

  本文关键词:无子围棋盘设计中的通感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取决于其多层级的思维能力,及能推演任务的每个步骤的各种情况排列组合得到的所有选择的能力。人可以通过长期重复的训练重塑大脑,去获取和提高自己的多层级推演能力,训练的项目围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围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之一,它规则简单,但却能在对弈的过程中衍生出丰富的变化,要想能够获胜必须能够预见多步之后的局势,特别能煅练人的智慧,尤其是多层级推演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尝试对围棋的结构样式上做些创新,吸引更多的人对围棋的兴趣,从而使围棋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的目的,欲研究设计一款纯机械结构无子围棋棋盘。新设计的围棋不光在形式上能够吸引用户,还要为用户带去更良好的体验感受。喜欢围棋是因为对弈是一个竞技的过程,与用兵具有连类通感,满足了人本能的竞争和支配欲望,消除与生俱来的那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在设计中需要增强对弈与用兵的连类通感,研究得出可通过增强两个整体的各部分组成感受的通感和增加感受的维度来实现,则在围棋设计中需要增加机械操控感,和对弈过程中的动感,而现有的虚拟媒介还不能完全替代真实场景的感受,所以最终运用学习的机械原理知识设计了这款纯机械无子围棋棋盘,增强了对弈与用兵之间的连类通感,提升了人对围棋的兴趣,满足了用户对弈中良好的交互体验。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连类通感和人本质需求的研究,探寻其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旨在为设计提供进一步的相关理论指导。
【关键词】:交互 无子围棋盘 连类通感 通感 机关术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22;G89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欲解决的关键点9-10
  • 1.2.1 研究目标9
  • 1.2.2 研究内容9-10
  • 1.2.3 欲解决的关键点10
  • 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10-12
  • 1.3.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10
  • 1.3.2 可行性研究10-12
  • 2. 国内外现状分析12-15
  • 2.1 通感12
  • 2.2 连类通感12-13
  • 2.3 无子围棋棋盘13-15
  • 3 通感15-22
  • 3.1 通感概念的理解15-17
  • 3.1.1 通感概念的认识15
  • 3.1.2 研究通感的目的15-16
  • 3.1.3 通感的探索16-17
  • 3.2 全色盲患者用频率传感器辨别色彩17-22
  • 3.2.1 尼尔·哈比森(Neil Harbisson)的电子眼17
  • 3.2.2 声音转换为色彩17-20
  • 3.2.3 声音转换为图形20
  • 3.2.4 声音和色彩的联系分析20-22
  • 4.连类通感22-25
  • 4.1 人们希望获得的连类通感22-23
  • 4.2 连类通感研究对于人机交互的意义23
  • 4.3 与遗传记忆连类通感23-25
  • 5. 设计机械结构的原因25-27
  • 5.1 围棋与连类通感25
  • 5.2 机械结构可以增强下围棋的连类通感25
  • 5.3 为围棋加入动感25-27
  • 6 无棋子围棋棋盘设计方案27-38
  • 6.1 设计模型渲染图27
  • 6.2 整体方案思路27-28
  • 6.3 内部的路径槽28-32
  • 6.4 一步复位初始状态方案32
  • 6.5 旋转带动活塞运动上升结构32-34
  • 6.6 配色分析34-36
  • 6.7 尺寸36-38
  • 7. 结论38-39
  • 8. 参考文献39-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40-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百衡,李一晖;现代建筑中的通感艺术[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4期

2 邓德萍;英汉通感修辞浅谈[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爱君;;唐诗中通感的运用及英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峰;刘心全;;异曲同工:汉英通感的形成机制与认知阐释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周楠;;通感:中英文功能与特点的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王强;通感与中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何卫平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共通感:解释学与人文主义传统的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文爽;“通感时代”:从环保出发的艺术设计[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李梦莉;通感修辞的美学阐释[N];文艺报;2011年

5 山东省北镇中学 付志强;将通感艺术引入美术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吴华敏;大荒·通感·诗学[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谭娜 万家欢 本报记者 于彤;达·芬奇用科学精神探索灵魂位置[N];北京科技报;2006年

8 鬼今;武侠:梦境与现实[N];经济观察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宇弘;英汉语通感认知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河成;审美共通感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瑜;概念整合新创空间关照下的汉语通感隐喻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蚁玉笋;纸质绘本的“视听通感”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3 周玲;"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徐丹;康德自由理论中的审美共通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楠;认知视角下《围城》通感及其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陈相材;无子围棋盘设计中的通感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7 季钰;通感的多角度立体化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刘臻;英汉通感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朱晶;论通感式隐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谭娅;论通感的内涵及其在审美活动中的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无子围棋盘设计中的通感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76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b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