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与损伤康复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与损伤康复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功能性体能训练成为体能训练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重视。但是国内还很少有针对竞技体育中女子举重运动项目功能性训练方法的研究。女子举重运动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是奥运会的夺金项目之一。但是由于女子举重项目的特点,很多运动员经过长时间大强度的体育训练出现了一系列的运动损伤,严重影响了我国女子举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备战里约奥运会,身体运动功能团队积极介入到中国女子举重队的运动训练中,希望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治和运动表现的提高起到帮助作用,也为广大教练员和体能训练工作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训练思路和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本文在总结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在备战里约奥运会采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对备战里约奥运会的14名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的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运用FMS、SFMA、Y-Balance三项测试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特征、运动能力等进行测试,结合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身体运动功能水平和损伤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研究结果:(1)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部、腰部和肩部。损伤多为慢性损伤。(2)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对骨盆、腰骶的矫正和训练。其动作构成为稳定性训练、力量性训练和爆发力训练。(3)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的实施对国家队女子举重运动员FMS总成绩有明显改善作用;对SFMA测试成绩影响不大;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改善了四肢的动态稳定性,而且还改善了上肢左右侧动态稳定性的差异性,使左右侧功能更加对称,腰伤运动员上肢动态稳定性改善明显。研究结论:(1)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为86.96%,损伤发生率较高。(2)核心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要以测试结果为依据,强调核心对四肢的支配以及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3)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的实施对国家队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对损伤恢复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 女子举重 身体运动功能 损伤康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8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前言8-15
- 1.1 选题依据8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8-9
- 1.2.1 选题目的8-9
- 1.2.2 选题意义9
- 1.3 研究任务9
- 1.4 文献综述9-15
- 1.4.1 关于竞技举重项目特征的研究9-10
- 1.4.2 关于女子竞技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的研究10-11
- 1.4.3 关于女子竞技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的研究11
- 1.4.4 关于女子竞技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治的研究11-12
- 1.4.5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12-14
- 1.4.6 关于身体运动功能的研究14-15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6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6
- 2.2.1 文献资料法15
- 2.2.2 测试法15
- 2.2.3 女子举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15-16
- 2.2.4 实证法16
- 2.2.5 比较分析法16
- 2.2.6 数理统计法16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6-37
- 3.1 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16-17
- 3.1.1 运动损伤发生率16
- 3.1.2 运动损伤性质16
- 3.1.3 运动损伤部位及损伤率16-17
- 3.2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与应用17-23
- 3.2.1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原理17-18
- 3.2.2 核心力量训练动作选择原则18-20
- 3.2.3 核心力量训练计划的构成20-23
- 3.3 训练前后测试结果与分析比较23-37
- 3.3.1 训练前后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FMS测试结果与分析23-27
- 3.3.2 训练前后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SFMA测试结果与分析27-28
- 3.3.3 训练前后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Y-Balance测试结果与分析28-35
- 3.3.4 训练前后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运动成绩比较35-37
- 4 结论与建议37-38
- 4.1 结论37
- 4.2 建议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个人简介42-44
- 附录44-69
- 附件 1 FMS测试方法44-50
- 附件 2 SFMA测试50-55
- 附件 3 Y-Balance测试55-57
- 附件 4核心力量训练动作57-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庆泉;;浅谈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与安排[J];贵州体育科技;2000年03期
2 黄彬;少年举重运动员脊椎椎板损伤及其预防[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年02期
3 高殿玉;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的新颖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杨志俊 ,李学义 ,胡贤豪 ,王兴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与借力推的相关探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年04期
5 于文娱;谈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的训练安排[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6 边文学;;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的训练原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丁勇;谈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8 罗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体能模型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6期
9 魏香颖;;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支撑练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10 陈坚;;关于举重运动员受伤后的恢复性训练[J];南方论刊;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范俊杰;龙望春;覃宪勋;尹红;付乙;谭进;;举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期间机能的生化调控[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周文福;谭思洁;;优秀残疾举重运动员力举关键技术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王向东;杨洁;刘梦飞;;优秀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敏感指标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吉棣;杨则宜;吴玉珍;;举重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的调查研究[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三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营养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1年
5 黄园;刘刚;周北云;;优秀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设定因素的初探[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6 罗陵;谢勇;吕钟疏;陈文斌;刘长江;郑书敏;;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有氧训练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刘巍中;陆爱云;;女子举重运动员等功肌力特征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8 李岳生;云华;朱楚强;;举重运动员胸上持铃深蹲起遥测肌电图及动力学分析[A];第二届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C];1981年
9 王新娜;杨金田;耿海军;;对我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蒋永忠;王向东;毛勇;;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研究[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胡宇芬邋通讯员 张丝雨;科技攻关助举重运动员摘金夺银[N];湖南日报;2008年
2 记者 石琦 通讯员 彭晓瑞 米毅华;我州小将龙清泉勇夺两金一银[N];团结报;2008年
3 马斌邋良锦 国豪;“古田精神成就冠军摇篮”[N];闽西日报;2008年
4 冯俊扬;韩国旗首次在朝鲜升起[N];团结报;2013年
5 庞湘华 南宁支队;成绩面前树立“三种意识”[N];人民武警报;2014年
6 周继明;还要取消什么体育课?[N];中国体育报;2012年
7 苏报记者 赵焱;“苏州军团”制胜全运秘诀在哪?[N];苏州日报;2013年
8 上海市海达律师事务所 唐建立 律师;举重队员之死有冤情吗?[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侯珂珂;体育惠民可以很简单[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晋;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评价和诊断体系的研究与建立[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杨素冠;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王向东;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杠铃杆端点的自动识别[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志勇;湖南省优秀举重运动员流动的社会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剑锋;音乐放松对举重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恢复的实验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3 路琳;核心力量训练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与损伤康复影响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4 史韫U,
本文编号:479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7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