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21:05
本文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中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对跳高的成绩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跳高的姿势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演变,从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发展到如今的背越式,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背越式跳高已经成为全世界跳高运动员的通用姿势了。因此,本文以2014年国内跳高成绩最优的三名运动员和陕西师范大学三名高水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从跳高起跳的技术切入,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测试法、影片拍摄法对几名测试对象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利用高速摄像机等设备对我院的三名高水平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拍摄,与我国2014年我国前三名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参数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揭示我校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为以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通过研究发现,我校三名运动员倒二步、倒一步的速度都比较慢,倒二步和倒一步的步长都比较小,速度最慢的是钟亚权,步长最小的是李晓召,这些参数和国家队三名高水平运动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由于助跑节奏的不稳定,对起跳点选择的不果断,心理素质低等造成的。2跳高起跳过程中,国家队三名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参数彼此较为相近,而我校的三名运动员的这些参数参差不齐,较为分散。李晓召髋关节角度过小,钟亚权膝关节角度过大,我校三名运动员踝关节的值都过大,着地脚角度与国家队差异不大。3跳高起跳腿摆动中,我校三名起跳着地瞬间膝关节的角度参数都大于国家队运动员,角度最大的是张旭;缓冲阶段膝关节角度也是大于国家队的运动员,角度最大的是张旭;离地瞬间膝关节的角度差异性很大,角度最大的是钟亚权。造成了在起跳时给地面的作用力较小,摆动腿和支撑腿不易协调配合。4摆动技术中,我校的运动员摆臂速度较慢,最慢的是张旭和钟亚权,不能很好的利用摆臂提高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平衡,特别是起跳脚刚接触地面时,落地点至身体重心的连线和地面所成的夹角较小,造成身体后仰太大。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 水平速度 步长 摆动技术 生物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前言8-12
- 1.1 选题依据9-10
- 1.1.1 我国近10年来跳高的发展9
- 1.1.2 我校近几年背越式跳高的发展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2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2
- 2 文献综述12-16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2.1.1 近年来我国男子跳高取得成绩现状12-13
- 2.1.2 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中的运用现状13
- 2.1.3 国内外对跳高认识发展的现状13
- 2.1.4 国内外对背越式跳高理论体系3H与4H分析现状13-15
- 2.1.5 国内外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研究现状15-16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19
- 3.1 究对象16
- 3.2 研究方法16-19
- 3.2.1 文献资料法16-17
- 3.2.2 专家访谈法17
- 3.2.3 数理统计法17
- 3.2.4 比较分析法17
- 3.2.5 实验测试法17-18
- 3.2.6 图像解析法18-19
- 4 结果与分析19-29
- 4.1 助跑技术对起跳的作用分析19-21
- 4.2 背越式跳高起跳着地阶段、缓冲阶段、蹬伸阶段的技术分析21-25
- 4.2.1 起跳着地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21-23
- 4.2.2 起跳缓冲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23-24
- 4.2.3 起跳蹬伸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24-25
- 4.3 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臂的生物力学分析25-29
- 4.3.1 起跳阶段摆动的重要性分析25
- 4.3.2 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技术分析25-27
- 4.3.3 起跳摆动臂技术分析27-29
- 5 起跳专项训练的技术方法29-32
- 5.1 关于我校三名跳高运动员起跳支撑腿的力量训练29-30
- 5.2 关于我校三名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爆发力的训练30
- 5.3 关于我校三名跳高运动员摆动腿技术的训练30-31
- 5.4 关于我校三名运动员摆臂技术的训练31-32
- 6 结论与建议32-34
- 6.1 结论32
- 6.2 建议32-34
- 参考文献34-38
- 附录38-40
- 致谢40-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涛;;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要点及训练方法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2 卿洪刚;;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在中学体育训练中的实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5期
3 蔡利燕;;浅谈背越式跳高各环节的连接[J];科技信息;2007年10期
4 汪学连;;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黄家科;;浅谈影响背越式跳高起跳效果的因素[J];田径;2007年09期
6 徐浓央;李志勇;;助跑起跳上高台——背越式跳高重要的辅助练习[J];运动;201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9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