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体育新政视角下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3:10

  本文关键词:体育新政视角下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社团 体育新政 发展


【摘要】:体育社团是体育发展的关键一环。在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体制条件下,我国体育社团性质上有别于发达国家体育社团,具有明显的官方选择性特征,从而导致民间性、自主性等根本特性的缺失。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扩大。近年来,由于我国出口、投资放缓,拉动内需成为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体育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产业的生力军,而体育社团作为体育社会组织的主体,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因此,研究政策对于体育社团的影响,对于我国体育社团把握机遇,实现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政策与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仰赖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与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呈高度正相关。2.新的体育政策将改革带入了深水区,为我国体育社团良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3.我国正处在由国家型经国家社会型向社会型体育管理体制过渡的阶段。4.我国体育社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体育社团需要更多的担负起“第三部门”责任,对体育社团服务质量要求日渐提高。5.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体育产业受到政策与资本双重眷顾,为困扰体育社团发展的经费问题打开了通路;也曝露了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核心层薄弱的问题。我国体育产业须由体育用品制造、零售业向体育服务业转型,对体育社团服务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均提出了高要求。6.我国体育社团呈非线性发展方式,以政策为载体,是市场需求及领袖意志的体现。按功能将社团政策划分为:抑制性政策和促进性政策两类。二者共同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7.体育新政持续发力,我国体育社团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体育社团发展将在近几年迎来以全国性体育社团和民间体育社团共同繁荣的第四次高峰。
【关键词】:体育社团 体育新政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前言12-24
  • 1.1 选题依据12-13
  • 1.2 选题意义13-14
  • 1.3 文献综述14-24
  • 1.3.1 体育社团14-21
  • 1.3.1.1 体育社团概念14-15
  • 1.3.1.2 体育社团的分类15-17
  • 1.3.1.3 我国体育社团的改革发展研究17-21
  • 1.3.2 体育新政21-22
  • 1.3.2.1 公共政策分类21-22
  • 1.3.2.2“体育新政”的界定22
  • 1.3.3 总结与评价22-24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4-25
  • 2.1 研究对象24
  • 2.2 研究方法24-25
  • 2.2.1 文献资料法24
  • 2.2.2 逻辑分析法24
  • 2.2.3 归纳演绎法24-25
  • 3 结果与分析25-52
  • 3.1 我国体育社团发展沿革25-38
  • 3.1.1 我国体育发展的四个阶段25-28
  • 3.1.1.1 体育计划体制形成时期25-26
  • 3.1.1.2 体育计划体制时期26-27
  • 3.1.1.3 双轨制体育体制时期27
  • 3.1.1.4 后奥运时期27-28
  • 3.1.2 我国体育社团现状28-35
  • 3.1.2.1 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的三个高峰28-32
  • 3.1.2.2 21世纪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现状32-34
  • 3.1.2.3 我国体育社团的性质地位与作用34-35
  • 3.1.3 制约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35-38
  • 3.1.3.1 实体化因素35-36
  • 3.1.3.2 法治化因素36-37
  • 3.1.3.3 经费因素37-38
  • 3.2“体育新政”研究38-45
  • 3.2.1“足球改革”38-42
  • 3.2.1.1“足球改革”提出38
  • 3.2.1.2“足球改革”与社团实体化38-40
  • 3.2.1.3“足球改革”思考40-42
  • 3.2.2 体育产业新政42-45
  • 3.2.2.1 《意见》内容42-44
  • 3.2.2.2 体育产业新政思考44
  • 3.2.2.3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44-45
  • 3.3 我国体育社团发展对策分析45-52
  • 3.3.1 近20年我国主要体育政策及影响45-50
  • 3.3.2 政策对体育社团的影响50-52
  • 3.3.2.1 我国体育社团呈非线性发展50
  • 3.3.2.2 不同体育政策的影响50
  • 3.3.2.3 我国体育社团发展趋势50-52
  • 4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东,钞飞侠,陆光平;论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肖嵘,周明进,常保臣;国内外体育社团研究现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肖嵘,汤起宇,王亮;体育社团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肖嵘;汤起宇;王亮;;体育社团志愿者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建军;何建华;;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肖嵘,汤起宇,吕万刚;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9 孟平;王哲;;高校学生自发性体育社团的特征和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2期

10 刘强德;;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川;黄维轩;;体育社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意义[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凤玮;刘秀平;;湖北省中小学体育社团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刘莎;;对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4 么广会;苏涛;梁建平;;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社团发展路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梁建桃;;转型期我国省(直辖市)级体育社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6 张超越;史臻;张育民;窦彦丽;;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与学生有偿锻炼互动发展的研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7 张栓;;高校搏击类社团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田丰;;《我国体育社团管理的研究与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刘丹宁;;高校体育社团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作用的社会学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陈学东;徐斌;孙咏晖;王小锋;;加强大学体育社团建设对于深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伟红;市体育总会将主管市级体育社团工作[N];商洛日报;2009年

2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 陈立基;体育社团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旭光;体育社团大有可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4 奚源;杭州市体育社团立足服务社会稳步前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5 蒋黎辉 刘敏;江苏无锡:创新体育发展方式 加快体育社团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4年

6 陈一平;如何加强体育社团党建工作[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卢元镇;重视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N];中国体育报;2002年

8 记者 张杰;我市14个先进体育社团受表彰[N];福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满福;体育社团成为全民健身主力军[N];甘肃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陶冠群;年内新发展 体育社团会员不少于5万人[N];苏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振龙;我国体育社团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刘润芝;我国体育社团的社会责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4 汪流;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王晓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炳昆;晋江乡镇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敏;我国体育社团组织法律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3 付振华;对中国体育社团处罚的伦理考量[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付建宏;河北省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献国;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朱显著;北京市西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翁国柱;福建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杰;郑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9 韩晓;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施小丽;苏州市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路障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6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26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a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