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北京男排成绩获得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2011-2013年北京男排成绩获得因素分析
【摘要】: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依赖于全国各地排球运动的发展,北京男排曾向国家队输送过一大批人才,北京男排的发展支撑着我国排球的进步。自全国男排联赛创办后,北京男排绝大多数都处于保级状态,但在2011-2012年全国男排联赛中,北京男排作为升班马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令人振奋的是2012—2013年全国男排联赛及全运会排球联赛中,北京男排打败卫冕冠军直击冠军头衔,包揽联赛、全运会双冠,北京男排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值得进行研究。旨在为北京男排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其他排球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男排成绩获得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男排成绩获得因素有五个因了组成的,包括运动员因了、教练员因子球队凝聚力因子、引援因子、领导重视与支持因子。2、运动员因子包括运动员的运动经验、运动员的临场发挥、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运动员的自身努力四个因素;教练员因了包括对参赛对手的赛前分析、教练员对比赛的临场指导、训练的安排三个因素;领导重视与支持因子包括工资待遇、排球发展规划的制定、队伍人员配备三个因素;引援因子包括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引进、国内优秀运动员的引进两个因素。3、在北京男排成绩获得的五大因了中,运动员的运动经验、队员与队员的人际关系、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引进所占负荷量较大,是北京男排成绩获得的最主要因素。4、北京男排发展中的不足:后勤保障(场馆、器材设施、运动员退役制度)、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医疗保障(相关人员及器械)、奖金的分配。
【关键词】:北京男排 成绩获得 因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选题目的11
- 1.2.2 选题意义11-12
- 1.3 研究路线12
- 2 文献综述12-20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3
- 2.2 关于排球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13-15
- 2.3 关于排球运动成绩的相关研究15-17
- 2.4 关于运动成绩与其他因素的研究17-20
- 2.5 小结20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3
- 3.1 研究对象20
- 3.2 研究方法20-23
- 3.2.1 文献资料法20-21
- 3.2.2 现场观察法21
- 3.2.3 调查法21-23
- 3.2.4 数理统计法23
- 3.2.5 逻辑推理法23
- 4 结果与分析23-63
- 4.1 北京男排情况分析23-31
- 4.1.1 北京男排的发展情况分析23-25
- 4.1.2 北京男排近十年的成绩分析25-28
- 4.1.3 北京男排成员分析28-31
- 4.2 北京男排成绩获得因子分析31-59
- 4.2.1 成绩获得主因子的确定31-39
- 4.2.2 运动员因子分析39-44
- 4.2.3 教练员因子分析44-48
- 4.2.4 球队凝聚力因子分析48-52
- 4.2.5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因子分析52-56
- 4.2.6 引援因子分析56-59
- 4.2.7 总结59
- 4.3 北京男排发展的对策研究59-63
- 4.3.1 北京男排发展的不足59-62
- 4.3.2 北京男排发展的对策62-63
- 5 结论与建议63-65
- 5.1 结论63
- 5.2 建议63-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69-87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洋,王延奇;中国职业排球俱乐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苏明忠,韩振勇,凌文杰;我国排球联赛市场环境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3 黄敬华,李再兴;影响中国排球职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4 黎禾;中国排球市场失效与市场规制——兼论中国排球产业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曹芳平;排球规则的演变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钟前涓,赵承磊;当前我国排球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7 盖洋;孙鹏;;对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张伟;;对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生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1期
9 卢成义;宋丽;钟炼;王朝群;;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10 卢成义;;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亚美;;排球项目的制胜规律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兴林;许益芳;葛春林;;我国排球青少年后备力量调查及北京奥运战略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张鹏;;初中排球“低网”竞赛性教学的实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4 陈贞祥;仰红慧;;Data Volley软件在我国排球技战术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畅;排球:积跬步至千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林永成;“排球之乡”名声如何打得更响[N];海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侯志红;排球为复兴寻找出路[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汪大昭;排球联赛渐入佳境[N];人民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长云;多发金牌会吸引更多孩子打排球?[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苏畅;中国排球联赛改革势在必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侯志鸿;中国排球启动八年夺冠计划[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宋明恢;高沈阳解析中国排球联赛[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9 朱正义;培养2008奥运人才构建排球“彩虹工程”[N];中国体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云华;宁夏体育产业何觅“点金”之门?[N];宁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欣;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2 陈松;我国职业沙滩排球项目市场化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航;全国排球联赛赛场进入高校的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沈海舟;我国男子排球俱乐部职业化商业化运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苗磊;我国排球联赛运动员流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泽杰;山西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智能结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赵红丽;河南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杨红利;河南省职业排球俱乐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D];河南大学;2008年
7 张蓓;中国职业排球俱乐部市场化运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侯帅;外籍球员的引进对中国排球职业化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小勤;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赛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肖静雅;在排球城建设进程中漯河市区中学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1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9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