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国女篮与世界女篮强队半场人盯人整体防守运用情况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0:18

  本文关键词:中国女篮与世界女篮强队半场人盯人整体防守运用情况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女篮 世界女篮 整体防守运用 对比研究


【摘要】:近几年,中国女篮的整体实力有显著提升,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女篮跻身世界四强,取得了奥运会第四名的成绩。第24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国女将们夺得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篮取得第六名的成绩。但在中国女篮竞技水平和大赛表现显着提升的同时,与世界强队相比还存在有显著的差异。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研究,并对中国女篮在第29届和第30届奥运会中与世界强队的多场比赛数据和视频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专家、学者、参赛队员、教练员等访谈的方法,将中国女篮半场人盯人整体性防守运用与世界前三名整体性防守运用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在高水平、高速度、高对抗、高强度的世界级女子篮球比赛中,体现出中国女篮在整体防守运用方面攻守不平衡的弱点。随着世界女子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整体性防守的技战术在女子篮球项目中的地位也突显重要,特别是整体性防守技战术在临场使用中的变化更是重中之重。现今篮球的防守技术已经朝着整体性、多样性、攻击性、破坏性、主动性的趋势发展,同时也使得篮球比赛更具有观赏性,更加扣人心弦。本研究中对中国女篮在世界大赛中半场人盯人整体性防守中,补防、轮转、夹击、协防、回防夹击内线等防守运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对改进中国女篮整体性防守运用,加强防守效果,缩短与世界强队防守运用能力的差距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女篮 世界女篮 整体防守运用 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23
  • 1.1 选题依据10-12
  • 1.2 目的及意义12
  • 1.3 文献综述12-23
  • 2 研究方法与对象23-25
  • 2.1 研究对象23
  • 2.2 研究方法23-25
  • 2.2.1 文献资料法23-24
  • 2.2.2 专家访谈法24
  • 2.2.3 录像观察法24
  • 2.2.4 数理统计法24-25
  • 2.2.5 对比分析法25
  • 2.2.6 逻辑分析法25
  • 3 结果与分析25-40
  • 3.1 中国女篮和与赛对手队员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25-29
  • 3.1.1 中国女篮和与赛队伍队员年龄的比较26-27
  • 3.1.2 中国女篮和与赛队伍队员身高的比较27
  • 3.1.3 中国女篮和与赛队伍队员体重的比较27-28
  • 3.1.4 中国女篮和与赛队伍队员克托莱指数的比较28-29
  • 3.2 2008年奥运会各队半场整体性防守比较分析29-33
  • 3.2.1 2008年奥运会中国与美国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29-30
  • 3.2.2 2008年奥运会中国与俄罗斯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0
  • 3.2.3 2008年奥运会澳大利亚与美国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0-31
  • 3.2.4 2008年奥运会俄罗斯与美国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1-32
  • 3.2.5 2008年奥运会中国与澳大利亚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2-33
  • 3.2.6 2008年奥运会澳大利亚与俄罗斯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3
  • 3.3 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3-37
  • 3.4 2008年、2012年奥运会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7-40
  • 3.4.1 2012年奥运会法国与澳大利亚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7
  • 3.4.2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与美国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7-38
  • 3.4.3 2012年奥运会中国与澳大利亚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8-39
  • 3.4.4 2012年奥运会美国与法国半场整体性防守对比39-40
  • 4 结论与建议40-41
  • 4.1 结论40
  • 4.2 建议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44-45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宁敏;雅典奥运会中—新之战中国女篮失利原因的分析和讨论[J];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2 王金国;从第28届奥运会女篮比赛析中国女篮的可持续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谢辉强;;从2005年的几次篮球大赛探讨中国女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4 韦李;;中国女篮备战世锦赛战术特征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5 郝志伟;郝牡清;;对中国女篮在第28届奥运会失利分析及建议[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初永和;;从2008年奥运会分析中国女篮在世界篮坛的地位和发展方向[J];辽宁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7 周智星;;从北京奥运会女篮比赛看中国女篮与世界双雄的差距[J];肇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于爱华;;第16届世锦赛中国女篮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1年11期

9 冯其明;;2011年亚锦赛中国女篮竞技水平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10 张红焱;靳小三;王艳明;;中国女篮在16届世锦赛失利原因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辉;郭永波;孙越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篮制胜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袁野;;16届女篮世锦赛中外运动员篮板球能力比较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余丽华;;中国女篮第29届奥运会得分能力探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王守恒;宫鲁鸣;马猛;;中国女篮防守技战术能力评定指标体系与评定方法的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郭磊;;对雅典奥运会女篮前六强进攻得分特点的研究——兼与中国队进攻得分特点的对比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6 李沐阳;;中国女篮比赛能力评价与分析[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原;中国女篮:仙台只是起点[N];人民日报;2004年

2 徐济成 石婷;假如中国女篮去悉尼[N];中国体育报;2000年

3 孙桦;李昕:我是中国女篮普通一兵[N];中国体育报;2000年

4 孙桦;中国女篮还缺啥?[N];中国体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阎志强;中国女篮新人素描[N];中国体育报;2000年

6 实习生 高凯;中国女篮访美全胜而归[N];中国体育报;2000年

7 记者 阎志强;中国女篮瞄准韩日[N];中国体育报;2001年

8 记者 阎志强;中国女篮访欧首战告捷[N];中国体育报;2002年

9 记者 阎志强;中国女篮结束欧洲行 世锦赛参赛名单初定[N];中国体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阎志强;中国女篮在快速成长[N];中国体育报;2002年



本文编号:591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91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