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对长春市高等体育院校社团活动实施“三创教育”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1:08

  本文关键词:对长春市高等体育院校社团活动实施“三创教育”的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体育院校 学生社团 三创教育


【摘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对于提高自身的组织活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社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潜能和文化修养。将三创教育理论应用于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中,符合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特点,进一步彰显了当代高校社团组织的教育功能,提升高等教育的育人功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创优品质的塑造,对于培养符合当代高水平体育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春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组织性质、体育院校学生个性特点及三创教育学理内涵的同质性为出发点,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为落脚点,以体育院校学生的鲜明个性和专项技能特长为着眼点,充分论证高等体育院校社团活动实施三创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探索实践发展路径,不但丰富了三创教育理论研究实施应用领域,也为体育院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指导与理论参考。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听取专家意见、实地调研分析、理论创新探索与科学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三创教育是一个较成熟、可推广的教育理论研究体系,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实施三创教育有其创新性、必要性和可行性;2.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实施三创教育,对于解决体育大学生就业难题,丰富学生社团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符合体育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级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3.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群体性格的特殊性、专项技能的优越性和就业认知的超前性为学生社团实施三创教育创设了有利条件;4.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应当以三创教育作为指导思想,根据当代体育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不同学年大学生认知能力水平分期开展三创教育;5.组建具有三创精神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根据三创教育指导思想构建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建立具有宣传三创文化的社团网络平台和具有专项技能优势的特色社团联盟,有利于三创教育在高等体育学生社团活动中的科学融入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 学生社团 三创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前言8-20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1.1 选题依据9-10
  • 1.1.2 限制体育院校社团发展的现状10-11
  • 1.2 研究现状11-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16-20
  • 1.3.1 研究意义16-17
  • 1.3.2 研究价值17-20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2
  • 2.1 研究对象20
  • 2.2 研究方法20-22
  • 2.2.1 文献资料法20
  • 2.2.2 专家访谈法20-21
  • 2.2.3 信息研究法21
  • 2.2.4 逻辑分析法21-22
  • 3 结果与分析22-41
  • 3.1 核心概念界定22-23
  • 3.1.1 社团22
  • 3.1.2 学生社团22
  • 3.1.3 三创教育22-23
  • 3.2 学生社团活动与培养三创型人才的内在关系23-25
  • 3.2.1 学生社团与人才创新素质的激发23-24
  • 3.2.2 学生社团与人才创业素质的提高24-25
  • 3.2.3 学生社团与人才创优素质的塑造25
  • 3.2.4 学生社团与人才全面发展的促进25
  • 3.3 影响长春市高等体育院校社团活动发展的因素25-27
  • 3.3.1 体育院校社团评价体系程序化25-26
  • 3.3.2 体育院校社团活动宣传力度不够26
  • 3.3.3 社团人才培养理念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进程26
  • 3.3.4 社团缺乏体育特色优势及学生性格特点的不稳定因素26-27
  • 3.4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实施三创教育的有利条件27-28
  • 3.4.1 体育专业学生群体性格的特殊性是实施三创教育的基础27
  • 3.4.2 体育专业学生专项技能的优越性是实施三创教育的优势27-28
  • 3.4.3 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超前性是实施三创教育的保障28
  • 3.5 长春市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实施三创教育的时代需求28-35
  • 3.5.1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实施三创教育的历史必要性28-31
  • 3.5.2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实施三创教育的现实可行性31-33
  • 3.5.3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实施三创教育的未来必然性33-35
  • 3.6 长春市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实施三创教育路径35-41
  • 3.6.1 将三创教育融入学生社团建设指导思想35
  • 3.6.2 顺应体育大学生认知规律分时开展三创教育35-36
  • 3.6.3 组建具有三创经验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36-37
  • 3.6.4 根据三创教育指导思想构建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37-38
  • 3.6.5 建立具有宣传三创教育的社团网络平台38-39
  • 3.6.6 组建具有专项技能优势的特色社团联盟39-41
  • 4 结论与建议41-42
  • 4.1 结论41
  • 4.2 建议41-42
  • 附录42-43
  • 参考文献43-46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46-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


本文编号:593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93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