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7:25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湖北省普通高校 高水平排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取得不俗成绩,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一支新军,打破了我国竞技体育清一色专业队一统天下的格局,带给我国竞技体育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排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仍然处于不稳定期,究其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不能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阶段,从而影响到运动成绩。很多专家学者研究表明,优异成绩的取得,无不体现出运动员优良的体能水平。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排球体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总体来看还是落后于训练实践,己有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在研究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方面更是不足,严重的制约着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影响高校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高校高水平队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做更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以2010年教育部批准具有招收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资格的湖北省地区武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两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以两所学校的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主要调查对象,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教练员体能训练的情况,设施设备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调查,目的是为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年龄分布科学,层次均匀,但年龄总体上偏小,训练年限不长,缺乏比赛经验;从身体形态上看,与其他省排球运动员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排球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2湖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场馆也不能满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需要;训练器械过于单一。影响了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发展。3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对体能训练的认识认识上都比较重视。对今后排球体能训练起到重要的作用。4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依次为:训练效果的不明显,训练器械和训练场地。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较大的影响。5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教练员的体能训练计划中,对体能训练占整个训练的比例安排比较合理,但体能训练计划还缺乏更加细致的设置。6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教练员经用的体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教练员很少对体能训练的信息进行采集,也就很难掌控整个训练过程的负荷。
【关键词】:湖北省普通高校 高水平排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前言12-20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20
- 1.2.1 关于体能概念的研究13-14
- 1.2.2 关于体能训练概念的研究14
- 1.2.3 体能训练的结构和作用14-15
- 1.2.4 排球体能训练的特点分析15-16
- 1.2.5 体能与排球技、战术的关系研究16-17
- 1.2.6 国内外关于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的研究17-20
- 2.研究对象与方法20-22
- 2.1 研究对象20
- 2.2 研究方法20-22
- 2.2.1 文献资料法20
- 2.2.2 问卷调查法20-21
- 2.2.3 专家访谈法21
- 2.2.4 数理统计法21
- 2.2.5 逻辑分析法21-22
- 3.结果与分析22-36
- 3.1 关于排球运动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22-23
- 3.1.1 排球体能训练特征分析22
- 3.1.2 体能训练的地位22
- 3.1.3 身体训练与体能训练的区别22-23
- 3.1.4 体能训练的内容分析23
- 3.2 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调查研究23-29
- 3.2.1 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及对策23-25
- 3.2.2 训练持续时间、场地和训练器械的调查及对策25-27
- 3.2.3 体能训练态度和训练认识的调查及对策27-28
- 3.2.4 体能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28-29
- 3.3 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排球教练员体能训练的调查分析29-36
- 3.3.1 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及对策29-30
- 3.3.2 对体能训练理解和重视程度及对策30-31
- 3.3.3 体能训练计划分析及对策31-33
- 3.3.4 体能训练方法、手段、负荷的分析及对策33-36
- 4.结论与建议36-38
- 4.1 结论36
- 4.2 建议36-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件40-48
- 致谢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猛;我国女排运动员年龄、体重、身高和弹跳特征——兼析我国女排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高全;尚迎秋;;对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六环节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胡亦海;高平;;运动竞赛结构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厉丽玉;略论体能及其训练[J];福建体育科技;1997年01期
5 张冉;26届奥运会女排选手身体形态与弹跳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6 尹洪满;孙平;古松;袁芳;张明;梁志军;陈华伟;;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能运用的基本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7 孙小杰;;排球体能科学训练的重要性分析[J];才智;2015年01期
8 赵继斌;试论训练周期的结构、类型及其功能[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9 任书堂,曾倩;上海男排运动员不同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郑念军,盛慧华,蒋国栋,马欣,徐国红;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专项力量发展水平的检查与评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618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1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