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14-2015年澳网、美网硬地比赛中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6 06:10

  本文关键词:2014-2015年澳网、美网硬地比赛中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球 硬地 男子单打 技术


【摘要】: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在现代高水平网球赛事中,竞争已经非常的激烈。对于网球的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关于网球场地类型、技战术特征也都被作为比赛的影响因素被学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各种场地类型中,硬地赛又是赛事覆盖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本文所研究的比赛就将以硬地赛为主。本文将通过文献调研法、录像统计法、三维轨迹重建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和201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共计18场男子单打的硬地网球比赛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旨在通过男子单打比赛进行技战术特点进行统计研究,尝试分析出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运动员技战术的特点,并总结出其发展趋势。并对网球比赛中运动员所使用的各项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找出个运动员之间技战术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参考依据,希望能够总结出最佳技战术组合。与此同时,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硬地单打比赛的技战术运用趋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达到推动网球运动的普及并能为网球初学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发球阶段的技术特征是:在一发平分区,大家对于平击发球和切削发球的选择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平击发球和切削发球的使用率都要远大于上旋发球;在占先区的情况下二发的情况下,结果是:上旋发球切削发球平击发球。发球落点方面,在平分区距离原点1.32-1.6米区域内落点的概率最低,距离原点1.6-2.4米区域内是最高的;在占先区的发球方面,发球落点在距离原点5.6-6.4米的区域是最高的;同时,在占先区发球的落点概率最小的是落在了距离原点5.39-5.6米区域内,而与平分区不同的是,在占先区费德勒和加斯奎特两位选手对于距离原点6.4-8.4米的落点区域也占很大比例。在接发球方面,通过研究发现,接发球技术以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为主,同时挡球在高水平网球比赛中也占有不小比例。同时我们还对网球接发球球速与发球球速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接发球球速与发球球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持球阶段,结果显示在相持阶段八位研究对象中,都是以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为主要的进攻手段,在统计分析结果中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德约科维奇和穆雷两位选手在整体的击球技术运用中更为全面,更加善于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变的击球技术。在正手和反手的对比分析中发现,伯蒂奇和西里奇两位选手更加擅长运用反手击球技术去掌控比赛,剩下的六位运动员中对于正手和反手的运用比例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在球体过网高度方面,研究结果表面在进行最后一拍击打时,球体的过网最佳高度在1.23M-1.55M这个范围内。
【关键词】:网球 硬地 男子单打 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1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目的11
  • 1.3 名词界定11
  • 2 文献综述11-19
  • 2.1 对硬地赛事的研究11-13
  • 2.2 有关网球技战术的研究13-15
  • 2.2.1 不同网球场地技战术类型的研究13-14
  • 2.2.2 单一网球技战术研究14-15
  • 2.3 网球落点的研究15-16
  • 2.4 网球过网高度的研究16-17
  • 2.5 击球时站位的研究17-19
  • 2.6 获取比赛信息的方法的综述19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9-24
  • 3.1 研究对象19-20
  • 3.2 研究方法20-24
  • 3.2.1 文献资料法20-21
  • 3.2.2 球体三维轨迹重建法21-24
  • 3.2.3 数理统计法24
  • 3.2.4 比较分析法24
  • 4 结果与分析24-38
  • 4.1 发球阶段的技术特征研究24-27
  • 4.1.1 发球方式特征分析24-25
  • 4.1.2 平分区发球方式特征分析25-27
  • 4.2 发球落点特征分析27-30
  • 4.2.1 平分区发球落点特征分析27-29
  • 4.2.2 占先区发球落点特征分析29-30
  • 4.3 接发球阶段的技术特征研究30-34
  • 4.3.1 接发球技术特征分析30-32
  • 4.3.2 接发球球速与发球球速的相关性分析32-34
  • 4.4 相持阶段的技术特征研究34-38
  • 4.4.1 相持阶段击球技术特征分析34-36
  • 4.4.2 相持阶段击球得分时球体过网高度的特征分析36-38
  • 5 结论与建议38-40
  • 5.1 结论38-39
  • 5.2 建议39-40
  • 6 研究限制与创新40-42
  • 7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雁;父母对子女网球之路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培养孩子的几点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网球[J];软件导刊;2004年03期

3 张伟;合理运用网球比赛分析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7期

4 郭国兵;;业余网球爱好者在网球比赛中常见弱点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张伟;网球比赛中的"队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1期

6 关学雷;;对我国网球市场发展的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朱征宇;谭冬平;陈祺;;中国竞技网球发展面临瓶颈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李华;肖平;;网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梁高亮;刘轶;;关于中国网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万朝阳;;浅谈中国网球礼仪[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道义;;万里的网球、桥牌之缘[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2 陆树兵;;浅谈上海高校校园网球文化的培植[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汪烨;;网球规则的演变趋势[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吴松伟;;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网球深浅球技术[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海琦;金昌龙;;网球比赛中接发球的选择[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6 王钊;户子悦;;影响网球步法的因素及练习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7 梁成军;;网球技战术粗糙集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智;冯青山;;国内职业女单网球选手的国际竞争力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9 张欣然;隗金水;潘t,

本文编号:628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28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