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对提高内蒙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田径水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2:19

  本文关键词:对提高内蒙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田径水平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蒙古高校 田径运动 高水平运动队


【摘要】:我国向来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队伍的建设问题都非常重视,近年来针对这方面的不断加大投入与建设工作,为运动员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国有关部门亦非常重视高校该方面的建设工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与政策,对高校该方面的实际工作加以引导。截止到本世纪初,我国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量突破两百所,极大的推进了全国体育事业综合性的发展能力。本篇论文主要对内蒙古高校的高水平田径运动来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发展现状,进一步综合评价内蒙古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的田径运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我区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目标定位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试办的高校也非常少。所以导致了运动队全部的水平较低,人才占少数。2.我区高校重点院校数量少,运动员的来源渠道是单一化的,缺乏影响力,主要是二级运动员。不管是对区内还是区外的其他优秀运动员都没有非常好的吸引力,所以使得招生渠道受到了限制,高素质的人才在不断地流失。3.运动队的管理要建立完善的高水平田径队的管理制度,制定长期的工作计划和发展策略。4.教练员普遍趋于年轻化,其学历大多为本科,其兼顾教学任务,往往难以专职。5.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特点,文化课程与训练计划在时间方面一直存在着冲突。6.我区六个高校的田径运动队的训练经费来源的渠道都是非常单一的,主要是学校来进行拨款。而田径训练馆的数量比较少,使得冬季训练难以保证。比赛机会不多,区内比赛水平不是很高。
【关键词】:内蒙古高校 田径运动 高水平运动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6
  • 1.1 选题依据10
  • 1.2 文献综述10-16
  • 1.2.1 关于教育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论述11
  • 1.2.2 高校办田径运动队可行性研究11
  • 1.2.3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意义研究11-12
  • 1.2.4 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与对策的研究12-14
  • 1.2.5 国外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综述14-15
  • 1.2.6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现状分析15-16
  • 1.3 选题的目的16
  • 1.4 选题的意义16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19
  • 2.1 研究对象16
  • 2.2 研究方法16-19
  • 2.2.1 文献资料法16-17
  • 2.2.2 专家访谈法17
  • 2.2.3 逻辑分析法17
  • 2.2.4 问卷调查法17-19
  • 2.2.5 数据统计法19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19-41
  • 3.1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现状分析19-32
  • 3.1.1 教练员的基本状况19-24
  • 3.1.2 运动员基本状况24-28
  • 3.1.3 运动员训练情况28-32
  • 3.2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运动成绩分析32-35
  • 3.2.1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参加近几年全国比赛成绩33-34
  • 3.2.2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成绩的提高34
  • 3.2.3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国际交流和“联合办队”34
  • 3.2.4 内蒙古与山东省部分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成绩的对比34-35
  • 3.3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经费状况分析35-38
  • 3.3.1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经费来源35-36
  • 3.3.2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经费投入情况36
  • 3.3.3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经费情况36-37
  • 3.3.4 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场地器材情况37-38
  • 3.4 对提高内蒙古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水平的对策分析38-41
  • 3.4.1 明确田径运动队的目标定位38-39
  • 3.4.2 田径教练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39
  • 3.4.3 运动员对运动队水平的影响39
  • 3.4.4 妥善处理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学训矛盾”39-40
  • 3.4.5 竞赛体制因素40
  • 3.4.6 经费因素对运动队的影响40-41
  • 4 结论与建议41-43
  • 4.1 结论41-42
  • 4.2 建议42-43
  • 5 致谢43-44
  • 6 参考文献44-47
  • 7 附录47-57
  • 8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兵;贵州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李志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作用与功效[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池建;关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的解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梅丽华,白雪松,李永革,薜宇雯;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程一军;试析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走向[J];山东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6 李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林登宝;对全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叶敬春,李建军;探讨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若干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周之华,武英满;我国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郭科明,薛峰;关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天民;高斌;于芬;;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队模式的研究——以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为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姚刚明;杨学军;;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现状探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徐亨屹;黄文英;;中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人力资源调研报告——以江西省为例[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李井刚;郑建岳;;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问题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5 曾理;梁建平;;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亟需立法保障[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李井刚;郑建岳;;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卢高峰;费虹;;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范清惠;王光军;;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吴爱华;;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诸因素的系统论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潘仲秋;刘维红;;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状况的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体育学院 余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N];中国体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滕仁杰;本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成绩斐然[N];天津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博;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高水平运动员?[N];文汇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杨卓越;偶像的力量有多大[N];中国体育报;2012年

5 叶志明;变革与加速[N];文汇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陈帆 陶泓霖 刘娇;走进基层看“样板”[N];攀枝花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志杰;发挥高校优势 提高竞技水平[N];中国水利报;2001年

8 南京市金陵中学 邹正;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黄建新 罗仲尤;让大学生体验“快乐体育”[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记者 陈婉婉;高校校长纵论体育发展[N];安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闫燕;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2 张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周文军;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春合;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效益目标的流变及组办效益的多元评价[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5 周爱国;我国国家队运动员人本管理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6 张志成;我国普通高校招考高水平运动员制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剑峰;山西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亨屹;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闯;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模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忆湘;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刘艳梅;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6 董婧;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激励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瑞亮;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的现状及提高的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方代龙;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翟继勇;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与功能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吴清云;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64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64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