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啦啦操大学花球规定套路能量消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4:38
本文关键词:舞蹈啦啦操大学花球规定套路能量消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舞蹈啦啦操 花球规定套路 能量消耗 专项训练 身体质量指数
【摘要】:189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啦啦队,由此,啦啦操运动开始发展,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艺术运动项目。上世纪80年代现代啦啦操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短短20多年的时间,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推广和传播,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运动集健身、表演、娱乐于一体,在我国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普及成为全民喜爱,并积极参与的一项全民健身性质的体育项目。啦啦操项目在全国各类院校大力开展中,中小学及幼儿的课间操也逐渐被舞蹈啦啦操项目代替,而花球舞蹈啦啦操凭借其简单易学的项目类型特征更是首当其冲的被选取为参赛项目。现如今,女队员成为舞蹈啦啦操运动的主要参赛队员。通过对女大学生完成舞蹈啦啦操花球规定套路的能量消耗及其影响进行探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本项目的项目特点及运动强度,为日常训练提供数据支撑,而且能够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水平监测、选拔及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数,为学生体力活动项目的选择以及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方法及手段参考,为今后舞蹈啦啦操花球组别竞赛项目的训练提供有利的帮助。测试对象:随着近几年啦啦操各级各类比赛的举办,天津市各高校基本都开展了啦啦操项目。但发展较为迅速且专项队伍水平较高的学校为数不多。纵观国内外各级各类啦啦操比赛,全女生组舞蹈啦啦操参赛队伍为最多。天津体育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舞蹈啦啦队在近两年全国啦啦操比赛中均取得过优异成绩。因此,本论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天津体育学院O-star舞蹈啦啦队2013~2014级13名女生、天津师范大学舞蹈啦啦队2013~2014级10名女生以及天津科技大学TUF舞蹈啦啦队2014级9名女生,共计32人作为研究对象。测试方法:本文借助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VO2000对受试者的静息能耗和完成舞蹈啦啦操大学花球规定套路的运动能耗进行测试。在佩戴仪器时,要确认仪器佩戴的牢固性,防止在测试过程中出现脱落现象。在受试者佩戴好仪器VO2000之后,先选用气体流量为2-20L/min的小号流量传感器,(仔细装配,确认呼吸面罩的密闭性,之后,对受试者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即静息能耗)进行测试。面罩的佩戴要保证受试者感觉舒适且不漏气为原则,嘱咐受测者的呼吸要保持平静、均匀,测试时间为2分钟。然后开始进行运动状态下的能量消耗测试,选取气体流量为10-30L/min的大号流量传感器,装配成密闭式呼吸面罩,佩戴仍要保证受试者感觉舒适且不漏气。测试前嘱咐受测者在测试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呼吸按照正常的频率进行,且不要受到测试器械的影响从而妨碍动作幅度以及难度的完成质量。最后,通过将受试者的测试数据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之前从事的不同专项、练习舞蹈啦啦操时间的长短、练习该套操时间的长短以及受试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分析。研究结果:本文对舞蹈啦啦操大学花球规定套路的能量消耗进行了研究分析,借助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之前从事的不同专项、练习舞蹈啦啦操时间的长短、练习大学花球规定套路时间的长短以及受试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对完成本套操的能量消耗状况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舞蹈啦啦操大学花球规定套路属于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对运动员的耐力和爆发力的要求都较高。2.完成舞蹈啦啦操大学花球规定套路的能量消耗与运动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呈正相关:即BMI指数越高,完成成套动作的能量消耗水平越高。3.运动员的年级和年龄与完成成套动作的能量消耗值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年级越低,年龄越小,运动的能量消耗值越小。4.运动员之前从事的专项、练习舞蹈啦啦操时间的长短、练习大学花球规定套路时间的长短几项因素对舞蹈啦啦操大学花球规定套路的能量消耗水平均不构成影响。
【关键词】:舞蹈啦啦操 花球规定套路 能量消耗 专项训练 身体质量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37-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前言11-17
- 1.1 啦啦操的发展现状11-16
- 1.1.1 我国啦啦操的发展现状11-15
- 1.1.2 国外啦啦操发展简介15-16
- 1.2 我国开展啦啦操的积极意义16-17
- 1.2.1 啦啦操对校园文化的影响16-17
- 1.2.2 啦啦操对竞技体育的影响17
- 2 文献综述17-30
- 2.1 舞蹈啦啦操研究现状19-21
- 2.1.1 舞蹈啦啦操国内研究现状21
- 2.1.2 舞蹈啦啦操国外研究现状21
- 2.2 能量消耗的影响因素21-22
- 2.2.1 运动强度21
- 2.2.2 运动方式21-22
- 2.2.3 运动场地22
- 2.3 能量消耗的个体差异性22-24
- 2.4 能量消耗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24-28
- 2.4.1 直接测热法25
- 2.4.2 间接测热法25-28
- 2.5 能量消耗的研究现状28-30
- 2.5.1 国外研究现状28-29
- 2.5.2 国内研究现状29-30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0-36
- 3.1 研究对象30
- 3.2 研究方法30-36
- 3.2.1 文献资料法30-31
- 3.2.2 数理统计法31
- 3.2.3 测试法31-36
- 4 技术路线36-37
- 5 结果分析与讨论37-45
- 5.1 受试对象基本情况37-38
- 5.2 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38
- 5.3 能量消耗的研究结果分析38-44
- 5.3.1 年级因素与完成该套操的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39
- 5.3.2 年龄因素与完成该套操的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39-40
- 5.3.3 身体质量指数与完成该套操的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40-42
- 5.3.4 代谢当量与完成该套操的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42-43
- 5.3.5 之前从事的专项与完成该套操的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43-44
- 5.3.6 从事该专项的时长与完成该套操的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44
- 5.3.7 练习该套操的时长与完成该套操的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44
- 5.4 讨论44-45
- 6 结论与建议45-48
- 6.1 结论45-46
- 6.2 建议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件50-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
本文编号:667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6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