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5:14

  本文关键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园排球 硬式排球 教学效果 对比 研究


【摘要】: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排球是体育教学的必修课程,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6人制的硬式排球运动形式。排球运动属于技术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集体运动项目,硬式排球运动具有高度的专项性和集体性,动作技术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周期长,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加上较为复杂的规则要求,使很多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学生对排球运动缺乏兴趣,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公园排球是新兴的排球运动项目,规则简单、易懂,门槛低,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参与,既可以作为理想的入门排球,也可以用于开展高水平竞技。因此,进行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推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排球运动的发展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现场统计、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院目前开展排球运动的现状、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业余时间参与排球活动的基本情况做了比较分析,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四项技术学习中,发球、垫球技术掌握公园排球班高于硬式排球班。扣球技术掌握公园排球班远高于硬式排球班,二者差异非常显著。传球技术掌握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比赛相比,比赛用时长,平均每得一分的双方触球次数、来回球次数较多,平均每局发球、接发球失误次数较小。公园排球比赛的连续性强,比赛的精彩性和观赏性高。3、学生对公园排球的课堂学习兴趣远高于硬式排球,并且随着学习的进程学习兴趣不断提高。4、公园排球班学生课外活动频率、活动时间高于硬式排球班。公园排球比硬式排球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更加符合我院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更加喜欢公园排球运动。
【关键词】:公园排球 硬式排球 教学效果 对比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2
  • 1.1 选题依据9-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6
  • 2.1 影响硬式排球运动发展的研究12-13
  • 2.2 公园排球研究现状13-16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21
  • 3.1 研究对象16
  • 3.2 研究方法16-21
  • 3.2.1 文献资料法16
  • 3.2.2 访谈法16-17
  • 3.2.3 问卷调查法17-19
  • 3.2.4 实验法19-20
  • 3.2.5 现场统计法20-21
  • 3.2.6 比较分析法21
  • 3.2.7 数理统计法21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1-47
  • 4.1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分析21-23
  • 4.1.1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排球场地、器材设施状况21
  • 4.1.2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排球教师师资状况21-22
  • 4.1.3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排球运动开展状况22-23
  • 4.2 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比较分析23-27
  • 4.2.1 公园排球教学、比赛用球的界定23-24
  • 4.2.2 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物理特性比较24-25
  • 4.2.3 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25-27
  • 4.3 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考核成绩的比较分析27-35
  • 4.3.1 发球技术的考核成绩比较分析27-29
  • 4.3.2 垫球技术的考核成绩比较分析29-31
  • 4.3.3 传球技术的考核成绩比较分析31-33
  • 4.3.4 扣球技术的考核成绩比较分析33-35
  • 4.3.5 小结35
  • 4.4 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比赛效果的比较分析35-40
  • 4.4.1 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比赛时间的比较分析36-37
  • 4.4.2 平均每得一分双方触球次数的比较分析37
  • 4.4.3 平均每得一分双方来回球次数的比较分析37-38
  • 4.4.4 平均每局发球、接发球失误次数的比较分析38-39
  • 4.4.5 小结39-40
  • 4.5 学生学习情况的比较分析40-47
  • 4.5.1 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比较分析40-43
  • 4.5.2 学生课外参与活动的情况的比较分析43-45
  • 4.5.3 学生对公园排球运动的认知分析45-47
  • 4.5.4 小结47
  • 5 结论与建议47-49
  • 5.1 结论47
  • 5.2 建议47-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68
  • 附件1 排球专家访谈提纲52-53
  • 附件2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53-56
  • 附件3 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56-61
  • 附件4 排球专家效度检验61-62
  • 附件5 公园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大纲62-68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家珍,刘冰,朱培厚,武晓君;从媒体的角度探析中国排球市场低迷的原因与对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强;中国职业排球联赛的初步分析与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王忠伟;谢玮;单凤军;;影响我国排球联赛上座率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朱欣华;;影响“2+1项目”中排球项目开展因素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图元策;;我国排球联赛体制改革研究[J];网络财富;2010年21期

6 张五平;;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1期

7 李震;窦彦丽;;高校排球教师职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体育院系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马得平;;我国排球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9 陈正炎;宋希;;江苏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排球项目学生人数的变化分析与研究[J];教师;2012年10期

10 武云飞;铜山——全国排球特色县[J];中国排球;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亚美;;排球项目的制胜规律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兴林;许益芳;葛春林;;我国排球青少年后备力量调查及北京奥运战略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张鹏;;初中排球“低网”竞赛性教学的实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4 陈贞祥;仰红慧;;Data Volley软件在我国排球技战术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畅;排球:积跬步至千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林永成;“排球之乡”名声如何打得更响[N];海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侯志红;排球为复兴寻找出路[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汪大昭;排球联赛渐入佳境[N];人民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长云;多发金牌会吸引更多孩子打排球?[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苏畅;中国排球联赛改革势在必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宋明恢;高沈阳解析中国排球联赛[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8 朱正义;培养2008奥运人才构建排球“彩虹工程”[N];中国体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侯志鸿;中国排球启动八年夺冠计划[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云华;宁夏体育产业何觅“点金”之门?[N];宁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欣;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升;“健康第一”指导下山东省部分普通高校排球项目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文;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排球教练员智能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锋;新农村排球文化建设与发展驱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洁;安阳市区高级中学排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彦泽;山东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宏韬;黑龙江省中学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年

7 原田;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8 孙培全;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排球专项学生弹跳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9 王志伟;山东省部分高中排球项目传统学校排球训练的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10 韩雷;湖南省体育高考排球辅项训练方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67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67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