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21:07

  本文关键词: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潍坊市 社区体育服务 现状 推进策略


【摘要】:自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并确立了整个潍坊市为发展框架的9大主体区之一以来,潍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主体经济的发展和上层政府职能的合理优化转换带来的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逐渐完善,由此,城市居民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对物质方面的渴求和追逐,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意识逐渐提高,同时对体育的理解也在不断转变和深化。与此同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20周年,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理念也逐渐提高和升华,而社区作为城市人口聚集地的基本载体和承载单位,在发展城市居民体育健身的过程中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同时,社区体育作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现实和重要途径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社区的发展和社区体育的发展呈现相辅相成,互为关联的交叉关系,城市社区的发展进步能够促进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社区体育的发展也需要社区体育服务的不断完善。反之,社区居民通过体育健身活动,改善居民的自身素质,活化社会交往,不仅提高社区体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社区的内部机制的整体良性运转。潍坊市作为一个资源大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发展区,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在山东省的经济乃至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体育的良好发展和完善不仅仅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精神需求,而且也是潍坊市立体式发展的重要体现。本研究选取了潍坊市4个地区(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的20个社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进行采访调查,并从社区服务主要三个核心要素出发对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的主体、客体以及其载体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经过调查研究得出:(1)从潍坊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方面来看,潍坊市城市社区的体育管理主要是政府为主导依托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管理者组织形成的社区体育协会,同时新兴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也正在兴起和发展。(2)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政府的拨款和资助,其次是带有一定广告成分的企业赞助,基本完成社区健身工程的全覆盖,但是大部分为健身路径为公共体育设施,项目较为单一。(3)社区体育服务主体方面:社会体育组织、民间体育团体、体育俱乐部等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新兴的体育团体组织日渐活跃。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主要是自发组织的形式为主。潍坊市社区体育指导员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来源形式也趋于均衡,主要以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爱好者及体育志愿者构成,但是总体而言现存体育指导者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4)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客体方面:潍坊市城市居民46-60年龄段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多,并且女性参与人数要多于男性,活动内容以慢走、慢跑等日常形式的健身活动为主;潍坊市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较高,但是体育健身方面的专业科学知识较为薄弱。以晨晚练为主,体育辅导站类型的辅导团体和机构相对匮乏,社区体育的活动地点处于随机的非正规化的状态。(5)潍坊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载体方面:由于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集中于下午4—6点,7—9点两个时间段,活动点主要以社区周边的公共场所、公园和周边空地为主,活动点的人数规模以21-50人最多.(6)现阶段潍坊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居民健身意识的提升与落后的管理组织形式和滞后的制度之间的矛盾;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体育服务供给观念落后,重“硬件”轻“软件”;社区体育发展的主体与社区体育发展客体之间存在矛盾。在对潍坊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的推进策略:(1)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相关国家政策的要求和规定,社区按照自身的条件灵活制定社区体育服务的发展计划和规章秩度,加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正规化管理。(2)优化社区体育场馆的利用率,积极推进各类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扩大体育健身场馆的来源渠道。(3)建立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建设。(4)优化现有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发展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进社区体育健身志愿者服务工作。(5)依托蓝色经济区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社会—个人的立体化资金引入模式。(6)依托蓝色经济区发展,积极探索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入社区体育服务评价反馈机制。
【关键词】:潍坊市 社区体育服务 现状 推进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前言13-15
  • 1 文献综述15-23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 1.1.1“社区”概念的界定15-16
  • 1.1.2“社区服务”的内涵16
  • 1.1.3“社区体育服务”的内涵16-17
  • 1.2 国内外城市体育社区服务的研究综述17-23
  • 1.2.1 国外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研究17-19
  • 1.2.2 国内社区体育服务研究综述19-23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3-27
  • 2.1 研究对象23
  • 2.2 研究方法23-26
  • 2.2.1 文献资料研究法23
  • 2.2.2 问卷调查法23-25
  • 2.2.3 数理统计法25-26
  • 2.2.4 逻辑分析法26
  • 2.3 研究步骤26-27
  • 3 结果与分析27-43
  • 3.1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主体现状27-30
  • 3.1.1 潍坊市社区政府服务现状调查27
  • 3.1.2 潍坊市城市社区社团组织现状27
  • 3.1.3 潍坊市社区体育指导员基本现状调查27-30
  • 3.2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客体——居民的现状分析30-32
  • 3.2.1 潍坊市社区体育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结构层次现状30-31
  • 3.2.2 潍坊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调查分析31-32
  • 3.3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载体的现状32-36
  • 3.3.1 潍坊市社区体育活动现状32-34
  • 3.3.2 潍坊市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分析34-36
  • 3.4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环境现状36-43
  • 3.4.1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组织管理现状分析36-38
  • 3.4.2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管制规章制度和文件现状分析38
  • 3.4.3 潍坊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经费供给分析38-39
  • 3.4.4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设施现状分析39-43
  • 4 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43-45
  • 4.1 社区体育服务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43
  • 4.2 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43-44
  • 4.3 社区体育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44
  • 4.4 社区体育服务人才与社区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矛盾44-45
  • 5 依托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推进策略45-49
  • 5.1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经费的投入45
  • 5.2 建立相关政策法规,改善社区体育服务的管理和组织45-46
  • 5.3 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化46-47
  • 5.4 加强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促进社区体育指导服务47-49
  • 结论与建议49-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9
  • 附录 153-55
  • 附录 255-56
  • 附录 356-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华;试论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及作用[J];体育函授通讯;2001年04期

2 张莹,周孟祥;论社区体育服务[J];山东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3 李井平,徐学慧;社区体育服务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东亚;;论社区体育服务的三重本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年Z1期

5 陈青梅;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年03期

6 陈瑞玉;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2期

7 徐艳玲;刘敏;;试论新时期社区体育服务[J];社会工作;2005年09期

8 吴耘;;论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有序化发展——兼论社区体育服务的概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志坚;王磊;;论新形势下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发展中的困惑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申存生;;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定位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邵国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社区体育服务情况的调查分析[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招惠芬;;广东佛山社区体育服务现状分析与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润斌;刘莉;;论社区体育服务的三重本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史维;;上海市社区体育服务供求关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唐新江;;贵阳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姚武;赵文杰;;上海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建国;;活性化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纪娟丽;社区体育服务中心:让体育服务民生给力幸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卢苇;社区体育服务中心受专家肯定[N];中国体育报;2011年

3 卢苇;社区体育服务中心解决群体发展短板[N];中国体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卢苇;社区体育服务中心推出积分计划[N];中国体育报;2011年

5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N];中国体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国荣;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云;北京市基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王晓云;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供给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张琼;上海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巧;长春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5年

6 庆贺琴;郑州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张亚君;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8 任丽苹;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现状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9 黄浩杰;河南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服务需求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汪琴;武汉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85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85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