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选手马龙、张继科前四板及相持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3:21

  本文关键词: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选手马龙、张继科前四板及相持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龙 张继科 技战术 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以我国优秀乒乓球男子选手马龙、张继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对两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近几年来的重大比赛视频录像中每一板球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马龙发球的稳定性要好于张继科,发球线路和落点变化多,短球以中路近网短球为主,落点刁钻,长球速度快,旋转强。张继科发球的威胁性要好于马龙,发球的直接得分低于马龙,发球落点变化也明显较马龙少,主要以中路近网短球和反手位小三角短球为主。2.马龙、张继科在接发球时都是控制技术的使用多一些,两人都用到了先进的反手拧技术,马龙接发球抢攻较张继科少,大多是以摆短、劈长控制为主,限制对手起板或战术性使对手起板进行反拉、相持,张继科接发球抢攻意识较好,反手拧拉技术用的较多,得分率也较高。3.马龙、张继科在处理第三板球时进攻技术的使用显著增加,控制技术的使用减少,积极贯彻了发球抢攻的战术思想,张继科在处理第三板球时正手进攻技术的使用较马龙少,正手得分率也较马龙低。马龙在处理第三板球时反手的使用率和得分率使用都较张继科低。4.两人在第四板的处理时都减少了控制,提高了进攻技术的使用率,由于对手反手位的压制,两人反手技术用的也相对多一些,马龙第四板的总体得分率要高于张继科,说明马龙的二四板衔接性要好于张继科,张继科反手使用率要高于马龙,得分率也高于马龙,正手使用率则不如马龙,但得分率要高于马龙。5.第五板以后进入到相持阶段后,两人在线路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变动,都以正反手进攻技术为主,控制技术的使用变的更少,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进行对攻、对拉,控制技术仅仅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张继科在相持中以正手相持为主,得分率也较高,但正手的使用率与得分率都低于马龙,马龙的相持中控制技术的使用以反手的挡(拨)为主,反手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都低于张继科。
【关键词】:马龙 张继科 技战术 对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1 前言8-9
  • 1.1 选题依据8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8-9
  • 2 文献综述9-14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9-11
  • 2.1.1 技术概念9
  • 2.1.2 战术的概念9-10
  • 2.1.3 技术与战术的关系10
  • 2.1.4 前四板球的概念10-11
  • 2.1.5 使用率的概念11
  • 2.1.6 得、失分率的概念11
  • 2.2 马龙与张继科技术特点分析11
  • 2.2.1 马龙技术特点11
  • 2.2.2 张继科技术特点11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11-14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7
  • 3.1 研究对象14-16
  • 3.2 研究方法16-17
  • 3.2.1 文献资料法16
  • 3.2.2 录像观察法16-17
  • 3.2.3 专家访谈法17
  • 3.2.4 数理统计法17
  • 3.2.5 比较分析法17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7-34
  • 4.1 马龙与张继科发球技战术统计与对比分析17-20
  • 4.1.1 马龙、张继科发球直接得失分技战术对比分析17-18
  • 4.1.2 马龙、张继科发球线路的使用对比分析18-19
  • 4.1.3 马龙、张继科发球落点的使用对比分析19-20
  • 4.2 马龙、张继科接发球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20-23
  • 4.2.1 马龙、张继科接发球进攻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20-21
  • 4.2.2 马龙、张继科接发球防守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21-22
  • 4.2.3 马龙、张继科接发球进攻技战术线路使用对比分析22
  • 4.2.4 马龙、张继科接发球控制技战术线路使用对比分析22-23
  • 4.3 马龙、张继科第三板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23-27
  • 4.3.1 马龙、张继科第三板进攻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23-24
  • 4.3.2 马龙、张继科第三板控制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24-25
  • 4.3.3 马龙、张继科第三板进攻技战术线路使用对比分析25-26
  • 4.3.4 马龙、张继科第三板控制技战术线路使用对比分析26-27
  • 4.4 马龙与张继科第四板技战术统计与对比分析27-30
  • 4.4.1 马龙、张继科第四板进攻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27-28
  • 4.4.2 马龙、张继科第四板控制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28-29
  • 4.4.3 马龙、张继科第四板进攻技战术线路使用对比分析29
  • 4.4.4 马龙、张继科第四板控制技战术线路使用对比分析29-30
  • 4.5 马龙与张继科相持技战术统计与对比分析30-34
  • 4.5.1 马龙、张继科相持进攻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30-32
  • 4.5.2 马龙、张继科相持控制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32-33
  • 4.5.3 马龙、张继科相持进攻技战术线路使用对比分析33
  • 4.5.4 马龙、张继科相持控制技战术线路使用对比分析33-34
  • 5 结论与建议34-37
  • 5.1 结论34-35
  • 5.2 建议35-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附录 141-43
  • 附录 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贵兵;张继和他的枫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17期

2 杨守森;;那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读张继的小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孙书文;;回不去的乡村——张继《去城里受苦吧》的寓意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仇敏;;张继科:笨狗变藏獒[J];初中生世界;2012年Z1期

5 邝振华;唐代诗人张继简论[J];娄底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6 眉思;;张继科:神童并没有神话[J];意林(少年版);2011年14期

7 朱引玉;张继的籍贯与行迹[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夏学仙;张继愁思之谜[J];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07期

9 马捷;;巧遇张继[J];学生之友(初中版);2004年06期

10 朱引玉;;张继研究二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京首席记者 苏小和;张继升:炒作有什么用?[N];经理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宋志勇;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业绩[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3 记者 刘成刚;张继勋柯赛江看望受灾群众[N];伊犁日报(汉);2006年

4 百 灵;张继升:为中国城市化尽一份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郝继先 赵一民;“外行”局长张继彬[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黄洁;张继馨:做人要老实,但画画不能太老实[N];苏州日报;2011年

7 见习记者 韩维善 记者 管云章;英雄无悔[N];甘肃法制报;2005年

8 张涛;朴实得就像一块泥土[N];中国艺术报;2001年

9 记者 何荣;携手共绘美好蓝图[N];伊犁日报(汉);2006年

10 记者 王海鹰;住宿生寒夜猝死,校方竟无知无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培;张继小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修冬晓;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选手马龙、张继科前四板及相持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686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86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