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0:30
本文关键词:国家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特征的研究
【摘要】:1研究目的结合高原训练负荷特征探讨我国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的规律,丰富我国铁人三项高原运动训练理论。2研究方法以备战仁川亚运会和里约奥运会的12名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根据日常训练地点,将其分为平原组(平原运动员)和高原组(高原运动员),每组各6名。在整个高原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体成分、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血常规、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睾酮(T)、皮质醇(C)、血清铁蛋白(SF)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运动员训练负荷及完成情况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训练质量进行综合评定。3研究结果3.1第一周期平原组运动员体重、体脂百分比、安静心率、WBC明显高于高原组(P0.01),RBC、Hb、HCT、SF明显低于高原组(P0.05),其它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3.2经过8周训练,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第1周相比,平原组明显升高的有:Spo2(2.12%↑)、RBC(9.14%↑)、HCT(6.67%↑),明显下降的有:安静心率(24.69%↓)、MCH(5.93%↓)、MCHC(3.67%↓)、CK(47.08%↓)、T(15.00%↓);高原组明显升高的有:RBC(5.59%↑)、HCT(6.38%↑),明显下降的有:MCH(2.58%↓)、MCHC(3.44%↓)、CK(66.04%↓)、T(9.89%↓),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3.3第二周期高原组运动员在24周高原训练中,各项指标均随不同阶段训练计划的改变而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经过24周训练后,各项指标与初始水平相比,C明显升高(28.86%↑),而BUN、T和T/C则明显降低(分别为16.87%↓、16.12%↓、34.85%↓),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4结论4.1第一周期高原训练平原组SF和红细胞系等指标低于高原组,说明两组运动员氧转运系统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存在差异。4.2第一周期高原训练使两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说明两组运动员能够适应本周期的训练安排;而且指标的变化反映两组运动员身体机能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平原组对高原训练更加敏感,身体机能的改善程度大于高原组。4.3第二周期高原组身体机能指标随不同阶段的训练情况产生适应性变化,经过24周高原训练后,仅T和T/C水平显著降低,C水平显著升高,其它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说明本周期高原训练有效改善了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铁人三项 高原训练 身体机能 训练监控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8.1;G80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选题依据8
- 2 文献综述8-13
- 2.1 铁人三项运动发展概况8-9
- 2.2 铁人三项运动的特征9-11
- 2.2.1 铁人三项运动的一般特征9-10
- 2.2.2 铁人三项运动的训练学特征10
- 2.2.3 铁人三项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10-11
- 2.3 铁人三项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11
- 2.4 铁人三项运动与高原训练11-13
- 2.4.1 铁人三项运动高原训练模式11-12
- 2.4.2 铁人三项运动高原训练监控体系12
- 2.4.3 高原训练对铁人三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12-13
- 3 材料与方法13-15
- 3.1 研究对象13
- 3.2 研究方法13-15
- 3.2.1 实验研究法13-14
- 3.2.1.1 高原训练地点13-14
- 3.2.1.2 高原训练监控指标及检测方案14
- 3.2.1.3 主要仪器设备14
- 3.2.2 观察记录14
- 3.2.3 数理统计14-15
- 4 结果与分析15-37
- 4.1 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不同周期训练量统计分析15-17
- 4.1.1 高原训练周期划分15
- 4.1.2 高原训练第一周期训练量及各单项训练比例15-16
- 4.1.3 高原训练第二周期训练量及各单项训练比例16-17
- 4.2 第一周期两组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17-24
- 4.2.1 体成分的变化17
- 4.2.2 安静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17-18
- 4.2.3 红细胞(RBC)系与血红蛋白(Hb) 的变化18-20
- 4.2.4 白细胞(WBC)及其分类的变化20-21
- 4.2.5 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的变化21-22
- 4.2.6 睾酮(T)、皮质醇(C)及睾酮/皮质醇(T/C)的变化22-23
- 4.2.7 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23-24
- 4.3 第二周期高原组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24-37
- 4.3.1 体成分的变化24-25
- 4.3.2 安静心率的变化25-26
- 4.3.3 血压的变化26-28
- 4.3.4 红细胞(RBC)系和血红蛋白的变化28-30
- 4.3.5 白细胞(WBC)及其分类的变化30-32
- 4.3.6 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的变化32-34
- 4.3.7 睾酮(T)、皮质醇(C)及睾酮/皮质醇(T/C)的变化34-36
- 4.3.8 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36-37
- 5 结论37-38
- 6 参考文献38-43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迪;;对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的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乐;;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比赛前后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红蛋白变化的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3 邓运龙;;铁人三项运动部分训练学特征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年01期
4 田麦久;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原理(续)[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林 玲,黄玉山州,康辉斌;血容量对运动训练及高原应激的调节适应[J];体育与科学;2002年03期
6 宋淑华;曹建民;胡扬;;高住高练低训对青少年业余中长跑运动员血液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树辉;8周(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21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219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