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加压抗阻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Meta分析及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有关加压抗阻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Meta分析及实证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从Meta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系统评价加压运动对机体的整体效应,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第一部分Meta分析:通过文献检索对多个限制血流训练有关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和合并分析,系统评价限制血流抗阻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第二部分实证研究:通过8周加压抗阻训练,拟从心血管指标、神经肌肉指标,能量代谢、炎症反应等多方面评价加压训练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为预测和评价个体加压训练效果提供借鉴,为新型训练方式在促进大众健康方面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以KAATSU,Blood flow restriction,Cardiovascular等为关键词检索了Pub Med,High Wire Press,Plos,Bio Med Cente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按照一定的纳入和剔除标准以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纳入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 Manger 5.3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部分:以15名健康男性为受试者,年龄30-45,分为加压训练组和对照组。实验持续8周,每周训练2次,加压训练组负重负荷为20~30%1RM,每人选定个人适当压力,在个人适当加压状态下分别进行4组握力器握拳、哑铃坐姿弯举、仰卧后撑、及哑铃负重下蹲力竭运动,组间休息15秒;对照组负重负荷为20~30%1RM,在无加压状态下分别进行上述4组力竭运动。采用体成分仪测定身体成分;采用Wingate方法测定上、下肢肌肉无氧功;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管因子蛋白含量;取静脉血提取全血进行血液学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纳入6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分连续性变量及二分类变量分别进行评估。其中连续性变量随机效应模型(I2=82%,P0.000)结果显示:限制血流训练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输出量无影响。二分类变量固定效应模型(I2=12%,P=0.33)结果显示:限制血流训练能提高最大摄氧量水平(RR=3.03,95%CI:1.85~4.96)及血管功能(RR=3.23,95%CI:1.89~5.53)。第二部分:1.与对照组相比,加压组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加压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3.与加压组训练前相比,加压训练后上肢无氧功频率圈数峰值有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加压组上肢无氧功峰值、无氧功相对峰值有显著性增加(P0.01)。4.与加压训练前相比,加压训练后身体年龄显著降低(P0.01),BMI、身体脂肪含量明显下降(P0.05)。5.与加压训练前相比,上臂放松围明显增加(P0.05),大腿围显著增加(P0.01)。结论与建议:第一部分:Meta分析结果说明限制血流训练对血管功能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心血管系统没有负面影响。同时纳入文献异质性较高,分析可能原因:样本量较小,运动干预方案、指标目的和文献质量不同。针对高异质性情况,建议在后期再进行Meta回归及亚组分析进行完善,同时向研究者收集原始数据,重新进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并解释异质性。第二部分:心血管方面,8周加压抗阻训练对安静心率、血压没有显著性改善,但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的分泌,这与Meta分析结果一致。脂类代谢方面,8周抗阻加压训练后,机体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降低,同时血液中脂蛋白酯酶(LPL)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4)协同增加,促进了脂肪分解,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能解释加压抗阻训练的减脂控重机制,说明加压抗阻训练能起到长期有氧运动效果,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效果。同时8周加压抗阻训练明显降低体重、BMI和体脂百分含量,优化身体成分,有利于脂代谢和减脂控重。
【关键词】:加压训练 心血管系统 Met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前言11-26
- 1.文献综述11-23
- 1.1 加压训练的研究现状11-20
- 1.1.1 加压运动历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11-12
- 1.1.2 国外限制血流的训练研究12-13
- 1.1.3 加压运动法特点13-14
- 1.1.4 加压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14-18
- 1.1.5 加压训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18-19
- 1.1.6 加压训练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19-20
- 1.2 抗阻训练(RET)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及实际应用研究20-22
- 1.3 Meta分析方法及其作用22-23
- 2. 选题依据23-26
- 2.1 问题提出24-25
-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25-26
- 研究内容26-53
- 第一部分 META分析26-35
- 1.研究方法26-28
- 1.1 文献检索26
-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26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26-27
- 1.4 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价27
- 1.5 统计学处理27-28
- 2 研究步骤28
- 3. 研究结果28-35
- 3.1 文献检索结果28-32
- 3.2 Meta分析结果32-35
- 3.2.1 合并效应量32-35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加压抗阻训练对机体的适应性研究35-53
- 1. 研究对象35
- 2. 研究方法35-38
- 2.1 加压训练方案35-36
- 2.2 生理指标测定36-37
- 2.3 主要仪器37
- 2.4 统计分析37-38
- 3. 研究结果38-53
- 3.1 加压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8-42
- 3.1.1 安静心率变化38
- 3.1.2 运动心率变化38-41
- 3.1.3 安静血压变化41
- 3.1.4 血管活性因子变化41-42
- 3.2 加压抗阻训练对机体代谢的影响42-47
- 3.2.1 血糖、血脂变化42-44
- 3.2.2 无氧代谢变化44-47
- 3.2.2.1 上下肢无氧功44-47
- 3.3 加压训练对血液及炎性反应的影响47-50
- 3.3.1 血液炎性因子变化47-49
- 3.3.2 细胞免疫因子变化49-50
- 3.4 加压训练的综合效果评价50-53
- 3.4.1 BMI,身体成分,,骨量变化50-52
- 3.4.2 肢体围度变化52-53
- 分析与讨论53-59
- 1. 加压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53-55
- 1.1 加压抗阻训练与心率53
- 1.2 加压抗阻训练与血压53-54
- 1.3 加压抗阻训练与血管功能54-55
- 2. 加压训练对机体代谢的影响55-57
- 2.1 加压抗阻训练与血糖、血脂变化55-56
- 2.2 加压抗阻训练与无氧代谢能力56-57
- 3. 加压训练对血液及炎性反应的影响57-58
- 3.1 加压训练后血液指标变化57
- 3.2 加压训练后细胞因子变化57-58
- 4. 加压训练的综合效果评价58-59
- 研究结论59-60
- 第一部分59
- 第二部分59-60
- 参考文献60-67
- 附件67-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КоркушкоОВ;贾根宝;;衰老时的心血管系统[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2年01期
2 徐连第;心血管系统的管道结构[J];自然杂志;1989年06期
3 柯永胜;柳兆芳;李苏;;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系统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0年03期
4 雍锐曾;郭瑾;;心血管系统的内分泌功能[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5 符云峰;镁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4年01期
6 司婧;;中离子辐照引起斑马鱼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11年00期
7 周宇政;刘天聪;;1-磷酸鞘氨醇作用途径及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8 孔炜;唐朝枢;;心血管系统领域研究进展[J];科学观察;2014年03期
9 李娜,种金洛;体育舞蹈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柴玉安;;心血管系统各部分的动脉分叉[J];四川解剖学杂志;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盛华;尹立雪;;心血管系统流体动力学可视化定量评价技术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袭著革;;纳米材料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肖本波;王培书;赵光英;;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二○○八年贵州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学术大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睡眠呼吸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三龙;;案例分析:心血管系统安全药理实验[A];2012年全国安全药理遥测技术应用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2年
5 马键;李德玉;樊瑜波;;重力效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6 王建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心血管系统健康问题调查初探[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步斌;李良刚;黎万友;沈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多层次、多因素、多基因影响模型的探讨[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刘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效明;张燕儒;陈丽琳;周静;袁衡新;;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控作用分析与建模[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志鸿;;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综合干预前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向长寿的六项公式[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2 张国喜;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齐建荣;八类人易中暑[N];北京科技报;2003年
4 南京81医院胸心外科 副主任医师 张传生;老人同样可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3年
5 王素丹;盛夏哪些人易中暑?[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三木;健康从“心”开始[N];北京科技报;2003年
7 应庆;睡眠呼吸暂停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涂才江;酷暑:哪些人更需小心[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药交会热捧“心血管”[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肖祥云;保护心脏的卫士———镁[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艳艳;反复觉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究OSAHS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章军;纳米二氧化硅的心血管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菲;有关加压抗阻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Meta分析及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2 郑莉;心血管系统的电路建模及电磁生物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3 代开勇;心血管系统键合图模型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龚月仙;心血管系统多尺度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洋;重力改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的仿真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谷凯云;心室辅助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潘丽;健康青年急进高原早期心血管系统变化特点及对高原适应能力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8 宋文;吲哚-3-甲醇对小鼠实验性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徐斐朝;孕中期脱水对成年子代体液平衡及心血管系统调控的“印迹”效应[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23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2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