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与2007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2014版与2007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比分析 体育教学 启示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和统计法对2007版与2014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全方位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新旧《标准》在测试项目、测试项目素质类型、权重系数、指标维度、评价等级和评分标准等方面的变化,并对其调整的原因和依据进行分析。在对新旧《标准》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以南京理工大学二年级3837名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为样本,按照新旧《标准》的评分标准分别计算出各项测试的成绩、最终成绩和等级并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对《标准》本身和测试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测试项目由选测变为必测,使测试结果可比性增强新《标准》中测试项目由选测变为必测之后一方面方便了测试和测试后数据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另一方面避免某些学校在选测项目的选择上投机取巧。修订前的项目相关性较低,测试不方便,修订后规定测试项目都是可以直接测出数据的项目,方便测试和评估,易于做出干预。(2)新《标准》中测试项目的更具可操作性BMI等新项目的测试和台阶试验等老项目的退出使测试内容更具科学性。BMI项目测试的结果可以有效反映学生身体的匀称度,但可能会出现有些身体肌肉密度较大的学生在测试的时候超重,而脂肪含量较高但其BMI指数仍然正常的部分“隐形肥胖”学生获得高分的情况。(3)新《标准》增强了体能指标的比重,更加突出体能等核心指标《标准》修订后体能主导类测试项目增多,更加突出体能等核心指标,核心指标的权重增大。在加分项目的设置说明国家更加注重学生这两项的能力,更是给学生达标放宽了限制,有助于鼓励特长,取长补短,促进公平。新《标准》根据学生身体发展规律,从小学到大学测试项目权重的变化规律为增加体能类项目权重,逐步降低坐位体前屈等柔韧性项目权重。(4)新《标准》统一了测试项目的素质类型和指标维度《标准》修订后的统一了从小学到大学测试项目的素质类型,取消了对运动技能的测试项目,注重身体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和持续性。新《标准》更加注重学生上下肢力量的协调发展,但是在项目的设置对女生上肢力量和男生腰腹力量的发展重视不够。在得出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探寻新《标准》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以期对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根据对新旧《标准》全方位对比和实际体质测量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调整测试项目。(3)调整测试时间。(2)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体育选修课,修订大学阶段测试标准。(4)教师应对《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对学生的加强宣传和引导。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比分析 体育教学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4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绪论9-17
- 1.1 选题依据9-10
- 1.1.1 社会背景9
- 1.1.2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1.3 研究现状10-17
- 1.3.1《标准》的发展历程10
- 1.3.2 国内外关于学生体质现状的研究10-11
- 1.3.3 国内外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现状11-15
- 1.3.4 总评15-17
- 2 新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分析17-33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18
- 2.2.1 文献资料法17
- 2.2.2 访谈法17
- 2.2.3 比较分析法17
- 2.2.4 统计法17-18
- 2.3 结果与分析18-33
- 2.3.1 《标准》修订前后测试项目的比较分析18-21
- 2.3.2 《标准》修订前后测试指标维度的比较分析21-23
- 2.3.3 《标准》修订前后测试项目的素质和力量类型比较分析23-25
- 2.3.4 《标准》修订前后测试项目权重的比较分析25-27
- 2.3.5 《标准》修订前后等级评定和分数区分度的比较分析27-28
- 2.3.6 《标准》修订前后各项目评分标准的比较分析28-33
- 3 新旧《标准》下体质测试实施效果的案例分析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33-40
- 3.1 研究方案设计依据33
- 3.2 研究方案实施流程33
- 3.3 结果与分析33-37
- 3.3.1 新《标准》下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情况33-34
- 3.3.2 两个《标准》下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比较与分析34-37
- 3.4 新旧《标准》变化对体育教学的启示37-40
- 3.4.1《标准》变化对学生的启示37
- 3.4.2《标准》变化对教师的启示37-38
- 3.4.3《标准》变化对学校体育管理者的启示38-40
- 4 结论与建议40-44
- 4.1 结论40-41
- 4.2 建议41-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一47-48
- 附录二48-49
- 附录三49-50
- 附录四50-54
- 附录五54-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李树文;论体育教学的创新[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4 林海鹏;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0年01期
5 赵士元,丁素琴;中专体育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J];教育探索;2000年11期
6 贺春翔;试论体育教学中精讲的几个特性[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方月胜,马力,郭伟;素质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等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8 高学民,侯盛明;体育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9 梁定邦,王文清,马成亮,薛孝恩;体育教学中实施健身教育的实验研究方案(四)[J];体育学刊;2000年02期
10 杨建平,贾丽芹;对我校体育教学改革10年的回顾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斌;;“尝试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淑芬;;冰上体育教学提问策略的探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顾圣益;;对体育教学多结构系统和反馈模型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杜芸芸;;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彭小伟;;体育教学中层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方秀宠;孙东辉;卢景波;何伟;句伟;;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李云豪;;浅谈体育教学的创新[A];2014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肖亚玲;田静;;进一步深化我校航海体育教学改革[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韩有才;;和谐教育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10 王玫;;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顾东方;体育教学优秀课的“十大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7年
2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学 张敏;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吴纪军 毕英杰;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N];莱芜日报;2009年
4 泰州市大冯初级中学 沈红芳;浅析体育教学中“配合意识”的培养[N];江苏教育报;2013年
5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杨永秀;体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初探[N];经济信息时报;2014年
6 青化砭中学 刘开锋;体育教学初探[N];延安日报;2014年
7 汉滨区瀛湖中学 陈建涛;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N];安康日报;2006年
8 姜堰市白米中学 刘国霞;体育教学中学生交往能力培养初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周玉庄;体育教学创新四法[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邵荣;体育教学安全“十要”[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志明;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宝龙;体育教学模式建构之理论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军;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冷显志;体育教学原则体系重构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兴洪;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袁若薇;合肥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4年
6 刘晓冬;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对体育教学安全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蔡冬冬;对闽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若干问题比较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8 李雯;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涛;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与体育课堂行为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黔;黔东南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0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5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