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青少年健康促进视野下江苏省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0:33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健康促进视野下江苏省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培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健康促进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 体育能力 培养


【摘要】:中国青少年健康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长期困扰教育的突出问题。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是一涉及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问题,学校体育作为系统的组织按排的教育过程,理所当然的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教师是开展学校体育的骨干力量,对于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他们的体育认识程度对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和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促进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对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管理者、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的积极性,关心学生健康,积极组织、指导学生体育活动才能更好的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目前,对于教育管理者、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在学校体育开展和促进学生健康过程中的作用未能引起足够认识。在非体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切实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这些未来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才可能在工作中肩负起组织、指导学生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本文以青少年健康促进视野下江苏省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对于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校非体育专业师范生的调查,结果如下:1.非体育专业师范生学生体育能力现状自身体育健身意识不强;运动技能水平比较低下;缺乏中小学体育组织指导的相关知识;体育组织指导管理能力缺乏;2.影响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因素课程定位对于体育能力培养关注不够;课程教学内容对于完整学习掌握与运用运动技能关注不够;课程中缺乏培养学生体育指导能力内容;学习评价忽视学生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价。3.建议:转变观念,强化培养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意识;增加对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与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增加培养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的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环节,课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掌握与运用的能力;广泛建立真正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自治自律的体育运动协会,培养学生组织、指导锻炼能力与组织、管理体育竞赛的能力。
【关键词】:青少年 健康促进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 体育能力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前言8-11
  • 1.1 选题依据8-9
  • 1.1.1 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8
  • 1.1.2 教育管理人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于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影响8-9
  • 1.1.3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培养是我国师范教育必须关注的问题9
  • 1.2 研究目的9-10
  • 1.2.1 明确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的内涵和意义10
  • 1.2.2 了解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10
  • 1.2.3 为培养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提出改进的建议10
  • 1.3 研究意义10-11
  • 1.3.1 有利于促进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课程改革10
  • 1.3.2 有利于提高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10-11
  • 2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11-13
  • 2.1 研究方法11-12
  • 2.1.1 文献资料法11
  • 2.1.2 问卷调查法11-12
  • 2.1.3 数理统计法12
  • 2.1.4 逻辑分析法12
  • 2.2 研究对象12-13
  • 3 文献综述13-17
  • 3.1 关于能力概念的研究13
  • 3.2 关于体育能力概念的研究13-14
  • 3.3 关于体育能力结构的研究14-15
  • 3.4 关于体育体育能力重要性的研究15
  • 3.5 关于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现状的研究15-16
  • 3.6 有关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培养研究16-17
  • 4 本文核心概念界定17-20
  • 4.1 青少年健康促进视野界定17-19
  • 4.1.1 青少年的界定17-18
  • 4.1.2 健康促进的界定18-19
  • 4.2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的界定19-20
  • 5 结果与分析20-24
  • 5.1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现状20-22
  • 5.1.1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自身健身意识现状调查表20
  • 5.1.2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运动技能水平现状调查20-21
  • 5.1.3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的中小学体育组织指导能力培养现状调查21
  • 5.1.4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组织指导管理能力现状调查21-22
  • 5.2 影响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因素22-24
  • 5.2.1 课程目标过于关注体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关注不明显22
  • 5.2.2 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关注单一运动技能掌握与提高,学生完整学习掌握与运用运动技能关注不够22
  • 5.2.3 课程中缺乏培养学生体育指导能力内容22-23
  • 5.2.4 学习评价过分关注学生的体能达标和单个技术达标,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价23
  • 5.2.5 合格师资培养过程集中于专业学科知识,忽视教师整体素养提高23-24
  • 6 结论与建议24-28
  • 6.1 结论24-25
  • 6.1.1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自身体育健身意识不强24
  • 6.1.2 非体育专业师范生运动技能水平比较低下24
  • 6.1.3 培养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的课程不合理,缺乏中小学体育组织指导的相关知识24
  • 6.1.4 高校非体育专业范生体育组织指导管理体育能力24-25
  • 6.2 建议25-28
  • 6.2.1 转变观念,强化培养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意识25
  • 6.2.2 增加对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与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25
  • 6.2.3 增加培养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的课程内容25-26
  • 6.2.4 强化实践环节,课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掌握与运用的能力26
  • 6.2.5 广泛建立真正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自治自律的体育运动协会,培养学生组织、指导锻炼能力与组织、管理体育竞赛的能力26-28
  • 参考文献28-31
  • 附件31-35
  • 致谢35-3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康乐,邰崇禧;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10期

2 ;《体育科学研究》投稿须知[J];体育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3 ;《体育科学研究》投稿须知[J];体育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4 赵晓玲;张晓林;李国泰;;体育士气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体育科学研究》投稿须知[J];体育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6 孙永泰;江国平;魏宁;刘英杰;;2003—2008年《体育科学研究》载文及作者计量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7 ;《体育科学研究》投稿须知[J];体育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8 ;《体育科学研究》投稿须知[J];体育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9 ;《体育科学研究》投稿须知[J];体育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10 ;《体育科学研究》投稿须知[J];体育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军;;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王春香;;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王洪彪;;体育科学研究多范式的形成、困境与出路[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李建军;;统计检验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及改革趋势[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黄睿;;从问题看体育科学研究的起点[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陈梅;;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对体育科学研究的影响与对策初探[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王琪;;知识图谱视野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路径探索——基于1991至2009年体育学博士论文关键词共词网络的可视化分析[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林挺;李志敢;;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姚绩伟;;论“默顿规范”对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规范体系建构的启示[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朱云;李凤芝;;从素质基本结构谈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的定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苇;阳光体育大会:给孩子别样体育感受[N];中国体育报;2013年

2 记者 黄志阳;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645元[N];北京日报;2014年

3 刘先永;《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出台[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记者 胡薇 编辑 王晓华;体育产业首获扶持 赛事运营成最大掘金点[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记者 张建松 吴霞;体育精神融入城市血脉[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韶辉;政策发力 让体育资源“活”起来[N];中国改革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赵雪;竞技体育科学研究难在哪[N];科技日报;2006年

8 王静;“阳光体育”推动工作成果丰硕[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李雪颖;体育点亮城市[N];中国体育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刘洪超 王继晟 陈晨曦;城市“体育牌”咋打才靠谱[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诗;基于体育博物馆的建立对四川省高校体育文化传承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胡可渡;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体育师范生专业能力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雪;先秦时期长安体育文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郭鑫;抗战时期的红色体育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5 王磊;乡村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婷婷;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帅;青少年健康促进视野下江苏省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培养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罗伟;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世梅;江西省体育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关义华;石家庄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5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65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