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9:07

  本文关键词: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状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女子铅球项目 高水平 后备人才 基地 训练


【摘要】:女子铅球项目作为我国优势项目,其发展还很不平衡,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调整思路,培育出更多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17所被评为“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运动员等与训练相关人员进行访问与调查,全面分析了“基地”的具体训练情况,找出“基地”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基地”及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各单项基地教练员都制定了较为科学的与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身心发育、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周训练计划与课时训练计划,少部分教练员制定多年训练计划与年度训练计划,完整的训练计划制定体系尚未形成,使整个训练过程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科学性。 2.教练员制定的不同种类训练计划,在负荷强度变化、内容的安排、每次训练课的时间及练习次数等方面比较详细,对提升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运动等级至关重要。但由于缺少前沿理论知识支持,训练方法手段缺少创新,多种原因导致训练计划执行力度差,无法达到预期训练目的。 3.“基地”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大部分女子铅球项目基地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少部分“基地”通过提供有偿训练或社会赞助等吸收社会闲散基金来保障日常训练,各基地设有专门的津贴、补助,但发放有严格限制,都是针对运动等级较高、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普通运动员无法享受此待遇。 4.“基地”教练员队伍与其它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相比,具有较强实战经验,在学历、职称结构方面也有明显提高。但部分教练员存在高校挂名现象,真正通过系统学习、获得相应学历教练员相对较少,教练员培训次数少,科研水平较差,理论知识匮乏,训练中容易默守陈规,缺乏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存在一定的障碍。 5.运动员由于长时间接受艰苦训练,身体容易产生疲劳,无法兼顾学习与训练,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无法科学分析、正确掌握铅球技术原理,,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学训矛盾突出。 6.大多数“基地”具有科研配套设施,用以监控运动员的训练,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专业科研人员匮乏,多为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科研水平差,难以为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提供支持与保障。部分“基地”存在场地破损,设施、器材陈旧问题,只能维持正常训练,设备需要维修或更新,才能更好为训练服务。
【关键词】:女子铅球项目 高水平 后备人才 基地 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4.1
【目录】:
  • 目录3-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前言8-13
  • 1.1 选题依据8-9
  • 1.2 研究目的、意义9
  • 1.3 研究任务9
  • 1.4 文献综述9-13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9-10
  • 1.4.2 对田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研究10-12
  • 1.4.3 国内外有关铅球项目训练的研究12-13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3-16
  • 2.1 研究对象13-14
  • 2.2 研究方法14-16
  • 2.2.1 文献资料法14
  • 2.2.2 问卷调查法14-15
  • 2.2.3 专家访谈法15
  • 2.2.4 数理统计法15
  • 2.2.5 逻辑分析法15-16
  • 3 结果与分析16-40
  • 3.1 “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物质条件情况分析16-18
  • 3.1.1 场地、器材等设施情况分析16
  • 3.1.2 训练经费、训练补助、奖金等情况分析16-17
  • 3.1.3 训练组织管理形式情况分析17-18
  • 3.2 “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人员情况分析18-25
  • 3.2.1 “基地”教练员队伍情况分析18-22
  • 3.2.2 “基地”运动员情况分析22-24
  • 3.2.3 “基地”管理人员情况分析24
  • 3.2.4 “基地”科研人员情况分析24-25
  • 3.3 “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分析25-40
  • 3.3.1 “基地”多年训练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分析25-28
  • 3.3.2 “基地”年度训练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分析28-35
  • 3.3.3 “基地”周训练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分析35-38
  • 3.3.4 “基地”课时训练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分析38-40
  • 4 结论与建议40-43
  • 4.1 结论40-41
  • 4.2 建议41-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附件一47-50
  • 附件二50-52
  • 附件三52-53
  • 附件四53-54
  • 附件五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和平,许贵泉;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孙庆平,尹军,丁俊武,魏本好;竞技运动训练目标的概念与控制系统结构特征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3 刘昌亚;马红侠;王志英;;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4 孙敏丹,登宝;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郭国兵;;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与运动成绩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文普;;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钟秉枢;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曲国平;徐东锋;;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分析[J];成才之路;2010年01期

9 郭龙;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夏琼华;;我国一级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与运动成绩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786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86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