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4:32

  本文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跆拳道 青少年 训练


【摘要】:本文试图从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青少年跆拳道员技战术训练的特征切入,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跆拳道项目的训练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影响我国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成绩和运动训练的各个因素,分析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训练的技战术特征,然后归纳、总结出与青少年跆拳道运动训练相适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其提高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体育大学竞技附属体校跆拳道青少年训练主要以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战术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为主;其中技术和战术训练各占训练比例的三分之一,体能训练和协调性训练各占六分之一。2、正面技术中,以横踢技术训练为主,推踢技术为辅,使用情况主要以前腿推踢为主要开始技术,结合其他背面技术的运用;背面技术中,以后踢技术为主要练习技术,其他两种技术也经常在训练中使用,但后腿的反击技术与其他背面技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3、主要战术训练分布为三大类:直接进攻战术训练、压迫式强攻战术训练以及边角战术和防守战术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直接进攻战术占到训练比重较大,强攻战术主要在运动员战术体能练习中使用较多,边角战术和防守战术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末端进行。5、主要体能训练分为恢复性体能训练阶段、基础体能训练阶段和专项体能训练阶段。在三个不同的体能训练阶段都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设计,对运动员训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6、协调性训练主要针对跆拳道队步法要求较高的原因设计相应的协调性练习,以脚法、步法的移动为主要训练手段,对运动员的灵敏和协调有着较好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跆拳道 青少年 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6.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1
  • 1.1 选题依据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2 文献综述11-18
  • 2.1 有关运动训练方法的研究综述11-12
  • 2.2 关于跆拳道技战术及训练的文献综述12-16
  • 2.3 有关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文献综述16-18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8-19
  • 3.1 研究对象18
  • 3.2 研究方法18-19
  • 3.2.1 文献资料法18
  • 3.2.2 问卷调查法18-19
  • 3.2.3 专家访谈法19
  • 3.2.4 数理统计法19
  • 3.2.5 逻辑分析法19
  • 4 结果与分析19-44
  • 4.1 附属体校跆拳道青少年技术训练方法分析20-33
  • 4.1.1 横踢技术训练20-23
  • 4.1.2 下劈技术训练23-25
  • 4.1.3 推踢技术训练25-28
  • 4.1.4 其他技术训练28-30
  • 4.1.5 整体技术训练方法分析30-33
  • 4.2 竞技附属体校跆拳道体能训练方法分析33-36
  • 4.2.1 体能训练课安排及主要训练内容分析33-34
  • 4.2.2 恢复性体能训练阶段34-35
  • 4.2.3 基础体能训练阶段35
  • 4.2.4 专项体能训练阶段35-36
  • 4.3 竞技附属体校跆拳道战术训练方法分析36-41
  • 4.3.1 直接进攻战术训练方法分析36-39
  • 4.3.2 压迫式强攻战术训练方法分析39-40
  • 4.3.3 边角战术和防守战术训练方法分析40-41
  • 4.4 竞技附属体校跆拳道协调性训练方法分析41-43
  • 4.4.1 协调性训练课时间安排41
  • 4.4.2 踏板练习方法分析41-42
  • 4.4.3 绳梯训练方法分析42-43
  • 4.5 竞技附属体校跆拳道柔韧训练方法分析43-44
  • 5 结论与建议44-46
  • 5.1 结论44
  • 5.2 建议44-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2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中;银杏液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高炳宏,赵秋蓉,刘德皓;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1年01期

3 吴霞;跆拳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及其训练方法[J];体育函授通讯;2002年S1期

4 关东锋,陈乐琴,关丽红;对跆拳道运动员控体重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杜胜林,樊艺勇;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损伤分析[J];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6 王虎;从气质类型谈跆拳道运动员的选材[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薛新轩;对跆拳道运动员“感知觉”“反应和反应时”及心理特征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黄泳芳;试论跆拳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及训练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朱泳;对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10 齐连枝,高尚;内蒙古地区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波;;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测量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马波;黄海;;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有效指标及其评价模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许小冬;周攀;张霞;;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及应对策略[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杨建昌;王兵;秦艳枝;;跆拳道运动员左心收缩时间间期的分析与评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马波;;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诊断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赵大林;;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无氧运动时肌电信号特征的研究[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一丁;王曼;张宏宇;任园春;;北京市专业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8 祝大鹏;胡亦海;高平;余银;王梅;崔神州;;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及其关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周长涛;;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动作三维运动学特征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赵俊彤;;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生化指标的监控与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_g;两名运动员委员会候选人受到处罚[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记者肖苑玫;跆拳道世界杯新疆开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必须“持证上岗”[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南风;七年大跨越 跻身全国先进行列[N];新疆日报(汉);2014年

5 李跃波;柔弱姑娘“踢”出皖人风采[N];安徽日报;2005年

6 杨明;袭击体育赛事,,是与全人类为敌[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7 本报记者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队提出:向拳击学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邵鸿;超越体育的奥林匹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记者 陈克勤;香港队在马卡比运动会上创佳绩[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颀;高住低训对优秀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红细胞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潘清美;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安槿雅;中韩跆拳道国家队男子选手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黄宝宏;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诊断与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向辉;跆拳道运动员定量负荷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洋;中韩国家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黄小斐;湖北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退役转型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5 赵宏鑫;跆拳道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梦;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一周调整训练理化指标诊断与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菲菲;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性格特征和比赛情境认知特征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8 郑宇;跆拳道运动员智能训练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9 张秀兵;我国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穆蕊;改良捏脊疗法对跆拳道运动员抗疲劳能力、免疫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824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24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