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环境长时间运动后人体的脑电活动变化
本文关键词:湿热环境长时间运动后人体的脑电活动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湿热环境 长时间运动 脑电活动 中枢疲劳 核心温度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湿热环境长时间运动后机体的脑电活动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以及导致其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本实验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环境运动实验室完成,17名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年龄19.1±0.2岁,身高177.9±5.2 cm,体重67.8±7.6 kg,VO2max为4.6±1.4L·min-1)在温度36.0℃、相对湿度60.0%的环境下,以60%VO2max的强度于运动平板上运动至力竭。运动过程中对受试者的心率(HR)、核心温度(Tc)、额温(Tf)进行实时监测,运动前后对受试者的体重(W)、脑电(EEG)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受试者在湿热环境运动29.88±4.06 min后达到力竭,力竭时刻HR达到200.94±9.76 beats?min-1,Tc和Tf分别达到39.14±0.32℃和39.64±0.71℃,W丢失达到623.53±536.81g。受试者的运动性疲劳脑电表现为脑电波功率谱能量(SP)与运动前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右侧脑区升高区域多于左侧,表明运动动后即刻大脑整体的活跃程度要高于安静状态;α与β波频段内的α2与β2波的SP显著升高区域多于α1与β1波,表明湿热环境运动疲劳时刻α与β的SP的升高,主要以较高频段为主;唤醒水平(α/β)主要于左侧脑区显著下降(p0.05);α相对能量(α/(α+β))仅在F3、F7、T3区显著下降(p0.05),表明优势(左侧)脑区的抗疲劳能力要优于非优势(右侧)脑区。对运动前后生理指标变化和脑电活动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多个脑区二者呈中度相关(r=0.48-0.74),表明该环境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过程中机体躯体和大脑生理变化存在相互作用,但是那种作用占主导仍有待进一步的分析;HR在多个脑区与θ波指数呈正相关,θ波是大脑放松或深度睡眠的慢波,随着躯体活动时间延长和疲劳的产生该波升高,符合脑波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发现θ波受HR影响较大;Tc与α和β波指数均呈正相关,且与β波指数相关脑区多于α波指数。结论:湿热环境长时间运动后机体疲劳时刻的脑电特点活动除α波外,其他频段脑电波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不能仅用α波的变化判断机体中枢疲劳。此外,仅将运动前后的唤醒水平和α相对能量相比,不能判断机体的疲劳。在该环境运动优势脑区的抗疲劳能力优于非优势脑区。脑电活动的改变与心率、核心温度、额温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有关,特别是θ波与HR,α和β与体温,湿热环境长时间运动疲劳的产生是躯体疲劳与脑疲劳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关键词】:湿热环境 长时间运动 脑电活动 中枢疲劳 核心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
- 2 文献综述11-28
- 2.1 运动-热应激对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11-18
- 2.1.1 心血管系统12-13
- 2.1.2 体温调节系统13-14
- 2.1.3 体液平衡系统14-15
- 2.1.4 中枢神经系统15
- 2.1.5 能量代谢15-16
- 2.1.6 免疫系统16-17
- 2.1.7 热疾病17-18
- 2.2 运动-热应激对机体脑电活动的影响18-28
- 2.2.1 脑电图与定量脑电图19-22
- 2.2.2 特殊人群的脑电图特征22-28
- 3 研究方法28-30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28-30
- 3.1.1 研究对象28
- 3.1.2 实验方法28
- 3.1.3 测量指标28-30
- 3.1.4 统计学分析30
- 4 研究结果30-39
- 4.1 运动后生理指标的变化30
- 4.2 运动后脑电活动的变化30-36
- 4.2.1 α、α1、α2 波功率谱能量33
- 4.2.2 β、β1、β2 波功率谱能量33-34
- 4.2.3 δ与θ波功率谱能量34-35
- 4.2.4 运动后各脑电波指数的变化35-36
- 4.2.5 运动后脑电波派生指标的变化36
- 4.3 脑电活动变化与生理指标变化的相关36-39
- 4.3.1 脑电波功率谱能量变化与生理指标变化36-37
- 4.3.2 脑电波指数变化与生理指标变化37-39
- 5 分析与讨论39-43
- 5.1 湿热环境力竭运动机体的生理指标变化39-40
- 5.2 湿热环境长时间运动后脑电活动的变化40-41
- 5.3 湿热环境运动生理指标变化与脑电变化的相关41-43
-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3
- 6 结论与建议43-44
- 7 致谢44
- 参考文献44-55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可;;论运动疲劳生理学机制与身体恢复的对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方翠华;;消除运动疲劳手段综述[J];体育科技;1983年02期
3 王锡敏;运动疲劳性骨折的治疗[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4 沈定珠;关于运动疲劳机因的初步探讨[J];绍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宋杰,杨刚;钙与运动疲劳[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03期
6 谢冬梅;运动疲劳“堵塞”学说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宋惠娟;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2期
8 何全玲,焦卫宾;对近5年国内运动疲劳中有关机能监控研究方法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张立春;浅谈运动疲劳与营养的关系[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韩亚明;;论一般性运动疲劳恢复的措施与方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危小焰;吴云鹏;陆爱云;;运动疲劳恢复中的机械波按摩的基础理论研究[A];第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2 陈佩杰;段子才;蔡斌;王人卫;高勇;郭仕达;;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对过度运动疲劳形成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刘晓莉;孙量;乔德才;;运动疲劳对大鼠骨髓PCE细胞微核的诱发作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乔德才;侯莉娟;刘晓莉;;运动疲劳后纹状体核磁共振1H谱特征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张日辉;韩忠媛;王忠梅;刘宇;;运动疲劳对不同脑区分泌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6 陆阿明;;800米跑运动疲劳的生物力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日辉;韩忠媛;王忠梅;刘宇;;运动疲劳对脑组织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刘鸿宇;刘定一;曹电康;王琳;耿少伟;;运动疲劳应激大鼠杏仁体核簇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表达[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田振军;张志琪;唐量;米春娟;孙国欣;;骨骼肌运动疲劳相关基因的基因表达谱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屈萍;任建生;;绿茶活性提取物对有氧性运动疲劳恢复的作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朝;为消除运动疲劳学上几招[N];保健时报;2008年
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刘向农 吴志整理;运动 出汗 要有度[N];健康报;2009年
3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研究中心研究员 方子龙;运动后应该怎么吃[N];光明日报;2010年
4 张家勇;运动腹痛原因多[N];大众卫生报;2004年
5 主任医师 赵湘;运动过量小心伤肾[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梁仁政;巧用呼吸除疲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瑶瑶;轻松PK运动疲劳[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傅坚;药膳消除运动疲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9 ;经穴疗效筛选在运动疲劳恢复方面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大契;速消运动疲劳的方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春燕;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GDNF、GFRα-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益气养血补肾方的调节作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辈辈;湿热环境长时间运动后人体的脑电活动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2 鲍九枝;不同氧环境对运动疲劳后恢复期脑电变化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曹艳华;基于节奏策略中枢控制器模型对运动强力手段的再认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姜竹文;运动疲劳对人体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5 卢水田;维生素C对热应激运动大鼠腓肠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欣欣;运动疲劳损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神经炎症机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校栓;茄尼醇对大鼠运动疲劳恢复期心肌自由基代谢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洁;瑜伽对拉丁舞运动疲劳恢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9 张宪亮;自主跑轮运动对幼鼠学习记忆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立平;运动性疲劳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组表达谱影响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7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