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3:44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体育锻炼 心理复原力 心理压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主要原因是来自各种心理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恋爱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压力等心理压力所导致的。面临同样的压力时,不同个体的压力表现会有差异,这是因为维护心理健康的个人能力心理复原力不同所致,心理复原力包括内保护因子(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情绪稳定方面)和外保护因子(问题解决、朋友支持、家人支持方面)。还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体育锻炼对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是否有影响,三者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是怎样的作用机制,已往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这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RSUS)等测量工具,对云南省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情况,从年级、专业、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来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不同体育锻炼项目、体育专业的不同运动等级、非体育专业的不同锻炼群体之间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探索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大学生课余锻炼情况与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尚有差距,在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上有待加强。(2)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压力源是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且存在群体差异,总体压力水平男性低于女性;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生源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长期参加集体性项目锻炼的群体较个人项目锻炼的大学生群体轻;运动等级越高压力相对越轻;体育专业大学生较非体育专业轻;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经常锻炼群体比参与锻炼群体压力轻。(3)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整体处于中上水平,但有18.8%人群较差。且存在群体差异,总体心理复原力水平男性优于女性;长期参加集体性项目锻炼的大学生群体问题解决能力更强,朋友支持利用更多,而长期进行个人项目锻炼的大学生群体稳定性更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中,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自我效能和稳定性方面更优异,运动等级越高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越好;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经常锻炼群体的心理复原力在自我效能、稳定性、朋友支持方面优于参加锻炼群体;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4)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的心理压力相对更低,心理复原力水平相对更高。(5)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家人支持维度与心理压力的关系最密切;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锻炼频率与心理压力的关系最为密切;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锻炼频率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最强。(6)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对心理压力都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并能共同解释心理压力总变异量的63.1%;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检验。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情况,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和监督机制,营造活力校园氛围。(2)心理压力是动态的过程,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定期抽查,密切关注高压力群体,给予心理辅导或干预。(3)通过调查发现,云南高校中有近18.8%的学生群体心理复原力较差,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是最大的,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和其他文艺活动。(4)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释缓心理压力,也能提高心理复原力水平,大学生适宜的身体锻炼运动量应控制在每周3-5次,31-59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锻炼 心理复原力 心理压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1章 前言12-1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依据13-14
  • 1.2.1 理论依据13
  • 1.2.2 实践依据13-14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3.1 研究目的14-15
  • 1.3.2 研究的意义15
  • 1.4 创新点与研究目标15-17
  • 1.4.1 研究的创新点15-16
  • 1.4.2 研究的目标16-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28
  • 2.1 关于心理压力17-22
  • 2.1.1 压力、心理压力的概念界定17-18
  • 2.1.2 心理压力模型18-19
  • 2.1.3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19-21
  • 2.1.4 心理压力的测量21-22
  • 2.2 关于心理复原力22-25
  • 2.2.1 心理复原力起源22
  • 2.2.2 心理复原力的概念界定22-23
  • 2.2.3 心理复原力的结构23-24
  • 2.2.4 心理复原力的测量24-25
  • 2.3 关于体育锻炼25-26
  • 2.3.1 体育锻炼的概念25
  • 2.3.2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群体分类的界定25-26
  • 2.3.3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测量26
  • 2.4 关于心理压力、心理复原力、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26-28
  • 2.4.1 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研究26
  • 2.4.2 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26-28
  •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28-32
  • 3.1 研究假设28
  • 3.2 研究对象及调查对象28-29
  • 3.2.1 研究的对象28
  • 3.2.2 被试来源28-29
  • 3.3 研究方法29-32
  • 3.3.1 文献资料法29-30
  • 3.3.2 心理测量法30
  • 3.3.3 问卷调查法30-31
  • 3.3.4 数理统计法31
  • 3.3.5 比较分析法31
  • 3.3.6 逻辑分析法31-32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32-79
  • 4.1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总体现状32-35
  • 4.1.1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总体特点32-33
  • 4.1.2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总体特点33-34
  • 4.1.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的总体特点34-35
  • 4.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现状特征35-44
  • 4.2.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35-36
  • 4.2.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人.统计学变量差异36-38
  • 4.2.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锻炼项目上的差异38-39
  • 4.2.4 云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专业和运动等级上的差异39-42
  • 4.2.5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学科变量上的差异42-43
  • 4.2.6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体育锻炼群体上的差异43-44
  • 4.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总体现状特征44-55
  • 4.3.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44-45
  • 4.3.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人.统计学变量差异45-48
  • 4.3.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不同锻炼项目上的差异48-49
  • 4.3.4 云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专业和运动等级上的差异49-52
  • 4.3.5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不同学科变量上的差异52-54
  • 4.3.6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群体上的差异54-55
  • 4.4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比较55-60
  • 4.4.1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比较55-56
  • 4.4.2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水平在不同性别上的比较56-57
  • 4.4.3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比较57-59
  • 4.4.4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在性别上的比较59-60
  • 4.5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60-65
  • 4.5.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60-63
  • 4.5.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63-65
  • 4.6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及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65-67
  • 4.6.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65-66
  • 4.6.2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相关分析66
  • 4.6.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66-67
  • 4.7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及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67-73
  • 4.7.1 云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67-69
  • 4.7.2 云南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69
  • 4.7.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69-70
  • 4.7.4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复原力对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70-73
  • 4.8 大学生体育锻炼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73-79
  • 4.8.1 中介检验73-74
  • 4.8.2 体育运动强度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74-75
  • 4.8.3 体育运动时间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75-76
  • 4.8.4 体育运动频率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76-79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79-81
  • 5.1 研究结论79-80
  • 5.2 研究建议80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4
  • 附录84-8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89-90
  • 致谢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汪伦;;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特点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4期

2 陈虹霖;张一奇;;大学生压力及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卢三妹;李薇;;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心理压力影响的研究——以广州市职业女性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荆玉梅;丁桂兰;;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军良;廖金雄;邓丽芬;;大学生压力源的性别、年级差异的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85期

6 江宇;潘华;;对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陈红霞;;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性别研究[J];青年探索;2006年06期

8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9 刘敏芳;;贵州省大学生压力状况调查研究[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杨玉晨,安雅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俊利;城市中年人身体锻炼对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的影响效应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2 刘兰兰;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娟;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复原力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1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81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