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不同战术阶段击球落点区域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4 13:01

  本文关键词: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不同战术阶段击球落点区域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球 阶段 区域 落点


【摘要】: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技术发展更加成熟,这就要求高水平运动员要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优势技术来分配战术行为。网球场的空间区域是战术利用的一部分,利用好各战术阶段的击球落点区域,在网球比赛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统计出德约科维奇,瓦林卡,费雷尔,费德勒不同战术阶段击球落点区域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找出优秀网球运动员在击球空间利用上的共性,通过对比分析他们四个人在发球阶段,不同发球,不同区域的发球落点区域,发球后第三拍的击球落点区域,接发回球落点区域与发球的角度及相持阶段击球方式与落点区域的使用率与得分率进行整体分析,分析其在不同的发球区,一发、二发不同的发球落点及第三拍击球落点区域特征,接发球落点与发球角度的关系,接发阶段第四拍的落点运用特征,相持阶段击球方式与落点区域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不同战术阶段,能够很好的借鉴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利用的落点区域,并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加强发球阶段、接发阶段以及相持阶段中对击球落点区域的控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发球战术阶段(1)一区发一发时落点选择上是外角内角中间。(2)不管一区还是二区,赢球率都是外角内角中间。(3)二发时中路的使用率远远的高于了外角与内角的使用率,一区时中路内角外角,二区时中路外角内角。(4)使用率最多的是一区发外角击左路(1,2,3),占68.6%,其次。二区发外角击右路(7,8,9)占53%。(5)发球后第三拍正手侧身击球主要是将球击到击2,3区域的使用率最高,占了52.7%。(6)发球后第三拍采用正手抽球将球击到第3区域的比率最高,占35.4%。2+3区域的使用率占了近49.6%。(7)反手抽球和削球上,第三拍击球的落点在选择上主要是以2,3区域为主。2接发球战术阶段(1)接发球除了在选择回球线路上大多都是回中路和对手的左路,更多的是把球推向中后场,击球越深效果越好。(2)接发球采用抽球主要是回斜线和中路,且回球落点主要集中在后场。(3)在一区的削球主要落点中路(5,6),在二区削球落点主要集中在第2,3,6三个区域。(4)第四拍回球落点的区域第9区域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第3区域,第三是第6区域。(5)第四拍正手抽球,正手侧身都是以抽2,3和8,9为主,反手抽球,反手削球都是以回2,3区域为主。(6)第四拍正手侧身击球落在2,3,8,9的赢球率都很高。3相持战术阶段(1)五拍及五拍以上主要是利用斜线与斜线的对决,尽量将球回深,当球处于自己优势位置的时候主动变线是优秀运动员所具备的能力。
【关键词】:网球 阶段 区域 落点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2-14
  • 1.1 选题依据12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2-14
  • 1.2.1 选题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2 文献综述14-22
  • 2.1 网球战术的研究现状14-17
  • 2.1.1 网球战术的分类的研究14-16
  • 2.1.2 对网球战术阶段的研究16-17
  • 2.2 网球击球落点区域有关研究17-22
  • 2.2.1 有关击球落点的概念的界定17
  • 2.2.2 有关击球落点区域的划分17-18
  • 2.2.3 有关击球落点区域的现状研究18-22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6
  • 3.1 研究对象22-23
  • 3.2 研究方法23-26
  • 3.2.1 文献资料法23
  • 3.2.2 录像观察统计法23-24
  • 3.2.3 对比分析法24
  • 3.2.4 数理统计法24-26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6-38
  • 4.1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在比赛中击球落点区域特征分析26-27
  • 4.2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各落点区域得失分分析27-28
  • 4.3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在发球阶段的击球落点区域特征分析28-32
  • 4.3.1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发球落点区域特征28-30
  • 4.3.2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第三拍击球落点区域特征分布30-32
  • 4.4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在接发球战术阶段的击球落点区域特征分析32-35
  • 4.4.1 对方发球角度与接发球回球落点区域使用率及使用效果分析32-33
  • 4.4.2 接发方式与接发球回球落点区域的使用率及使用效果分析33-34
  • 4.4.3 击球方式与第四拍击球落点使用率及使用效果分析34-35
  • 4.5 相持阶段的击球落点区域特征35-38
  • 5 结论与建议38-40
  • 5.1 结论38-39
  • 5.2 建议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枧贵;符永平;;从2007年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看男子网球单打技战术的发展态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3期

2 陶志翔;祁兵;林建健;;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李竹青;朱征宇;徐洪想;;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竞技水平发展格局及竞技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曾繁繁;李庆有;;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得分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5 崔霏;;高水平男子网球单打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空间特征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9期

6 薛萌;;费德勒在四大网球公开赛决赛中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特点的对比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7 陶志翔,祁兵,胡亚斌;从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看世界男子网坛发展趋势[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陈正;胡亚斌;陈莉;黄香伯;;我国网球项目奥运备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跟踪监测及比赛胜负规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亚斌;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李涛;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单打接发球技战术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1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11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5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