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0:18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社会体育专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能够丰富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另外一方面,社会体育专业的高等教育也为我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而在这些改革当中,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却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如社会体育专业普遍存在的师资、场地器材、专业方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开课年限、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都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黑龙江省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开办参照全国来看,起步要晚近十年,现在黑龙江省高校现招收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有6所,哈尔滨体育学院(2003年)、牡丹江师范学院(2004年)、齐齐哈尔大学(2005)、佳木斯大学(2006年)、哈尔滨学院(2010)、黑河学院(2010年),不论是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学校地位、办学历史还是办学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并不突出,在专业定位上6所高校都是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作为培养定位。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6所高校的课程内容大体相同,在课程结构上有一些差异。通过对黑龙江省这6所招收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查找问题进行改进,有助于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制定具有黑龙江省地域特征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制定培养优秀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的课程体系。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6所具有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一专多能型”体育人才是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关键,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应该以此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培养;第二,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平衡,知识分层现象极为严重,这就需要加大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动作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突出,而现代化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第四,黑龙江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足,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不科学、公共基础课过多的以思政课为主,忽视了人文基础课和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必修课中的主干课学时过多,必修课学时过少。
【关键词】: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专业 高校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7.4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选题依据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
- 1.2.2 现实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6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18
- 2.1 研究对象16
- 2.2 研究方法16-18
- 2.2.1 文献资料法16
- 2.2.2 问卷调查法16-17
- 2.2.3 访谈法17
- 2.2.4 数理统计法17-18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18-36
- 3.1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分析18-21
- 3.1.1 培养目标分析18-19
- 3.1.2 人才规格培养19-21
- 3.2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21-27
- 3.2.1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现状21-23
- 3.2.2 黑龙江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平衡状况23-24
- 3.2.3 黑龙江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分析24-27
- 3.3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27-36
- 3.3.1 体育专家对现行教学计划的意见28
- 3.3.2 黑龙江六所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结构比例分配现状28-30
- 3.3.3 黑龙江六所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情况30-31
- 3.3.4 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31-33
- 3.3.5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理论学科与术科的设置33-34
- 3.3.6 课程分量34-36
- 第4章 结论和建议36-38
- 4.1 结论36-37
- 4.2 建议37-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件42-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鸣,王伯华,陈烽;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何丽娟,程云兰;对我院2001年和1997年教学计划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吴燕波,陆明辉,周洪珍,杨阳,谢永文,杨里平,王革,张丽玉;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现状及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曾建川;;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马毅,张绍礼,林松,徐大林;对课程设置理论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陈俊钦,黄汉升,梅雪雄,林取用,洪泰田,余奎康,许红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年05期
7 王德平;陕甘青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8 马维平,许晓音;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体育学刊;2005年04期
9 田雨普;;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困惑与抉择[J];体育与科学;2009年06期
10 田振军,李振斌,徐振鹏;论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定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962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6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