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有氧运动对增龄大鼠骨骼肌AMPK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04 05:32

  本文关键词:有氧运动对增龄大鼠骨骼肌AMPK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SD雄性大鼠 有氧运动 ROS NF-κB IL-6 AMPK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有氧运动对增龄大鼠骨骼肌ROS、IL-6、NF-κB和AMPK表达水平变化及血液中IL-6表达水平的影响,解释骨骼肌炎症反应的模式,探究关于ROS和IL-6在AMPK通路中的可能机制,为抗衰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运动组、中青年对照组、中青年运动组、中年对照组、中年运动组,每组8只。实验采用改良有氧运动模型:根据Bedford的有氧运动模型,参考负荷强度(跑台坡度为0°,运动速度为19m/min,相当于70%VO2max),每周训练6天,每天一次,每次60分钟,持续有氧训练8周,训练8周后取材。通过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骨骼肌组织中IL-6含量;采用DHE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骨骼肌组织中ROS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NF-κB和AMPK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IL-6、NF-κB和AMPK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随年龄增加大鼠骨骼肌和血清中,IL-6的含量下降。有氧运动训练实验8周后运动组大鼠骨骼肌和血清中IL-6含量高于对照组。有氧运动训练实验8周后运动组大鼠骨骼肌ROS含量低于对照组。随年龄增加大鼠骨骼肌中NF-κB表达增高。有氧运动训练实验8周后大鼠骨骼肌NF-κB表达低于对照组。随年龄增加大鼠骨骼肌中P-AMPK和AMPK表达下降。有氧运动训练实验8周后运动组大鼠骨骼肌中P-AMPK和AMPK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有氧训练可以降低大鼠骨骼肌中的ROS表达,减少骨骼肌氧化的损伤。2.增龄过程中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ROS产生增加,使机体进入高氧化应激状态,IL-6表达增加。3.有氧运动训练干预,改善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减少ROS的产生,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4.有氧运动能起到降低增龄大鼠衰老过程中NF-κB的表达作用,有助于减缓骨骼肌衰老性萎缩。5.有氧运动在增龄大鼠衰老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细胞核NF-κB表达和增加AMPK表达作用,从而达到对机体应激状态的调控,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关键词】:SD雄性大鼠 有氧运动 ROS NF-κB IL-6 AMPK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6
  • 2 材料与方法16-29
  • 2.1 实验对象16
  •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16-19
  • 2.3 实验方法19-21
  • 2.4 指标检测21-28
  • 2.5 质量控制28
  • 2.6 统计学分析28-29
  • 3 实验结果29-41
  • 3.1 实验过程中大鼠体重变化情况29-30
  • 3.2 大鼠血清组织中ELISA检测IL-6 结果比较30-31
  • 3.3 大鼠骨骼肌组织ELISA检测IL-6 结果比较31-32
  • 3.4 大鼠骨骼肌组织中活性氧荧光检测结果比较32-34
  • 3.5 大鼠骨骼肌组织NF-κB、P-AMPK的免疫印迹结果表达34-37
  • 3.6 大鼠骨骼肌组织IL-6、NF-κB和P-AMPK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37-41
  • 4 分析与讨论41-47
  • 4.1 运动对增龄大鼠中IL-6 产生的影响41-42
  • 4.2 运动对增龄大鼠中ROS的变化42-43
  • 4.3 运动对增龄大鼠中骨骼肌NF-κB表达的影响43-44
  • 4.4 运动对增龄大鼠中骨骼肌AMPK表达的影响44
  • 4.5 增龄大鼠中运动对IL-6 与ROS之间的作用44-45
  • 4.6 有氧运动在增龄大鼠中AMPK通路的作用机制45-47
  • 5 研究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2
  • 文献综述52-66
  • 参考文献63-66
  • 缩略词表66-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初;廖q 伶;;AMPK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展望[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年03期

2 王艳;黄德强;罗志军;;AMPK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年10期

3 符庆瑛,高钰琪;蛋白激酶AMPK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5年02期

4 颜洪;张琼;吴丹;宋华培;;His-AMPKα~1(312)截短缺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纯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年04期

5 焦显芹;崔锦;李梦云;;AMPK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6 聂歆赢;田世坤;聂艳芳;褚志华;;新疆维吾尔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AMPKα2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9期

7 代洁;张晓明;林玲;艾青;张力;;能量敏感的AMPK-SIRT1通路与炎症调控[J];生命科学;2014年04期

8 杜林涛;张红学;;AMPK与胰岛素抵抗[J];生物技术世界;2012年08期

9 常洪霞;张红学;;AMPK与胰岛素抵抗[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陈雷;焦智浩;郑丽沙;张媛媛;解树涛;王志新;吴嘉炜;;糖尿病关键蛋白AMPK的自抑制机制[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o-commitment and Interplay between Akt and AMPK in the Regulation of Endothelial NO Synthase Phosphorylation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Paul M Vanhoutte;;SIRT1 and AMPK:the Seesaw Effect in Regulating Endothelial Sene-scence[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瑾;朱海波;;新结构类型调血脂化合物与靶蛋白AMPK分子间相互作用初步解析[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宋海燕;李强;孙玉倩;张巾超;邬艳慧;;AMPK结合蛋白的筛选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AMPK mediated an apoptotic response to combined effect of hypoxia stress and ER stress[A];2012全国发育生物学大会摘要集[C];2012年

6 ZHANG Jian-wei;MA Xiao-wei;DENG Rui-fen;DING Shan;GU Nan;GUO Xiao-hui;;Genetic variability in AMPKαl gene may have synergetic effect with smoking on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ese type 2 diabetics[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姚远;周京军;裴建明;;AMPK介导无钙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季乐乐;Haifeng Zhang;Feng Gao;;A novel mechanism of preconditioning:Attenuating 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enhanced myocardial glucose uptake via insulin-stimulated Akt and AMPK activation[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3年

9 WU Qiao;;The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Nur77 regulates AMPK activity through LKB1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in glucose metabolism[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Jia-Wei Wu;;Conserved elements in allosteric regulation of AMPK[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报告二[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敏;精力充沛基因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实习生 程凤;不爱锻炼可能与基因缺失有关[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雷;AMP激活的蛋白质激酶(AMPK)调控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张秀娟;TSH调节肝脏HMG-CoA还原酶磷酸化修饰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赵顺玉;消积饮联合CIK通过AMPKα/Sp1/EZH2/DNMT1相关通路抗肺癌生长的作用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王红亮;AMPK-α在卤虫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细胞有丝分裂调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周锡红;三甲基甘氨酸通过AMPK途径影响脂肪沉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朱莉;电镜单颗粒技术研究全长AMPK蛋白的构架及变构效应[D];兰州大学;2011年

7 符庆瑛;大肠杆菌双杂交筛选AMPKα2相互作用蛋白[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8 邓虎平;烫伤大鼠骨骼肌AMPK的活化对蛋白分解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余冰;AMPK对应激状态下仔猪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10 梁俊芳;AMPKα亚基对小鼠骨骼肌生长发育及宰后糖酵解过程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苏玉;乙醇对H4-ⅡE细胞脂质代谢及AMPK表达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2 陈婷;肌肉特异敲除AMPKα2对小鼠脂代谢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远远;AMPK基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王璐;AMPK调节小鼠耐力变化的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王艳;AMPK在线粒体中的分布及线粒体中AMPKα1对细胞自噬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4年

6 李晓山;膳食与大鼠肝组织AMPK表达及肥胖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秦玉辉;蛋鸡体内AMPK酶活分布及应激对AMPK酶活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8 宋晓彬;AMPK活性对宰后羊肉糖酵解和肉品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9 谢旺;AMPK在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调节作用[D];中南大学;2014年

10 付乐;AMPK-mTOR信号通路对自噬的影响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968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68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