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摔跤活动的调研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摔跤活动的调研与展望
【摘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异彩纷呈,延绵不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动态、精神品质、心理状况。少数民族摔跤活动是少数民族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结晶。云南省是少数民族聚居生活的大省,云南省少数民族摔跤活动成为体育文化展现的舞台,探索和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摔跤文化、寻求传统摔跤文化发展的新机制是现代体育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云南省少数民族摔跤活动为视野,以彝族、怒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6个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对少数民族摔跤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各个民族开展规模、举办摔跤盛会时间、场地设置、规则判定、学校培养、人民思想观念起源发展,经济创汇等方面得出结论:1)受现代竞技体育的排挤与冲击;竞技体育以其独有的竞技魅力吸引人们的眼球,赛场成绩得到诸多的关注,竞技设施得天独厚的位置,竞技体育的创新区域发展(电子竞技的兴起),为自己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相比民族传统体育显得较为势单力薄。2)经济利益的驱使;少数民族摔跤活动的形成缺不了参与者的积极参与,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属于活动参与的中坚力量,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追求更好生活条件外出务工、从商、客观上阻碍了摔跤活动的发展继承。3)学校摔跤课程缺乏训练和专业指导员指导;从调查结果看,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进行摔跤项目培养欠缺,专业教练匮乏。4)寻求旅游创收与摔跤活动交融渠道,发展新兴体育产业;少数民族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探讨和寻求新兴体育产业。5)政府与之体育部门策划指导力度不够;加强政府支持和向导,落实政策。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 摔跤活动 发展概况 传承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1
- 1.1 选题的依据9-10
- 1.1.1 少数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9-10
- 1.1.2 传统体育发展完善的需要10
- 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2.1 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继承探索道路10
- 1.2.2 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挥新机制10-11
- 1.2.3 对促进调研云南少数民族摔跤活动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11
- 2 文献综述11-17
- 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状况11-13
- 2.2 我国少数民族摔跤活动研究状况13-15
- 2.3 云南少数民族摔跤文化研究的研究状况15-17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7-18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18
- 3.2.1 文献资料法17
- 3.2.2 专家访谈法17
- 3.2.3 实地考察法17
- 3.2.4 归纳分析法17-18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18-27
- 4.1 云南少数民族摔跤活动现状及特点18-24
- 4.1.1 彝族摔跤活动现状及特点18-19
- 4.1.2 怒族摔跤活动现状及特点19-20
- 4.1.3 纳西族摔跤活动现状及特点20-22
- 4.1.4 拉祜族摔跤活动现状及特点22-23
- 4.1.5 哈尼族摔跤活动现状及特点23-24
- 4.1.6 普米族摔跤活动现状及特点24
- 4.2 云南少数民族摔跤活动的起源与演变24-26
- 4.2.1 出于祭祀活动衍生而出的摔跤24-25
- 4.2.2 娱乐为目的的摔跤25
- 4.2.3 部落战争演变成军事目的的摔跤25-26
- 4.3 少数民族摔跤文化特色26-27
- 4.3.1 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26
- 4.3.2 广泛的群众基础26
- 4.3.3 少数民族地域独有的旅游资源关联26-27
- 5 结论27-29
- 5.1 受现代竞技体育的排挤与冲击27
- 5.2 经济利益的驱使27-28
- 5.3 现代科技信息多元化对人民思想冲击和改变28
- 5.4 学校体育内容对摔跤运动员的培养缺乏重视28
- 5.5 寻求旅游资源与民族传统摔跤活动交融发展的脱轨问题研究28-29
- 5.6 政府与之体育部门策划指导力度不够29
- 6 建议29-32
- 6.1 更新观念,重视前景29-30
- 6.2 趋利避害,,革新发展30
- 6.3 注重学校内容培养,密切训练网络,以继承输送、培养后备人才为长远目标30
- 6.4 完善与统一裁判制度30-31
- 6.5 政府统筹策划,鼓励支持,大力宣传31
- 6.6 探讨寻求旅游资源与民族传统摔跤活动交融渠道,实现创汇的最大收益31-32
- 7 参考文献32-35
- 8 附录35-36
- 致谢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民;马兴胜;;挖掘民族体育文化资源 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J];体育世界;2006年04期
2 李荣芝;潘冬法;;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趋势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孙庆彬;朱波涌;;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立足点、期望值和方法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陈玉文;民族体育文化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2年04期
5 王燕梅;范菲;;民族体育文化在云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年35期
6 黄聪;李妙;;我国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申遗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01期
7 白晋湘,刘少英,钟海平,田祖国;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陈青;;现代哲学思潮与民族体育文化的交融[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1期
9 张健;龙佩林;;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先进民族体育文化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马军;;探析跨文化民族体育文化的对外宣传[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雪芹;;滇西北白族、纳西族、藏族体育文化生态考察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吕品;;生态系统下民族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耿啸涯;钟天朗;陈伟;;品牌建设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中的路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白晋湘;;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饶远;张云钢;;我国西部体育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王天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学校体育结合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哲;让民族体育文化绽放异彩[N];中国体育报;2013年
2 刘文艺;首部研究甘肃特有民族体育文化专著出版[N];中国体育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范良丽;提高铜仁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面和影响力[N];贵州民族报;2014年
4 张卫婷;传承民族体育文化[N];酒泉日报;2008年
5 总局社体中心党委书记 栾开封;从赛龙舟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N];中国体育报;2009年
6 项涓 海宇;肩负重任 勇于探索[N];中国体育报;2012年
7 记者 庄初阳;第四届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我市隆重开幕[N];丽水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俊福;法律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保障[N];贵州民族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覃敏笑;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提供精神力量[N];贵州民族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翔;突出民族特色 推动全民健身[N];辽宁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兴雷;裕固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泽波;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3 汪兴桥;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小松;云南少数民族摔跤活动的调研与展望[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5 乌云毕力格;蒙古族赛马的民俗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3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7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