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国优秀男女乒乓球运动员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5:09

  本文关键词:中国优秀男女乒乓球运动员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乒乓球 优秀男女运动员 接抢段 技术特征


【摘要】:乒乓球运动在中国被称之为“国球”。中国乒乓球一代又一代的健儿们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战役和不败的神话,即使稍有挫折,中国队也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乒乓球带来的荣耀鼓舞推动着其他各项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样乒乓球运动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国际的影响力,其他项目难以望其项背。近年来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实行11分制以及小球改大球之后,乒乓球的旋转变弱,发球方的优势日趋下降,同时接发球方的抢攻能力在逐步增强。本文通过观看国家乒乓球队男女各3大主力(张继科、马龙、许昕、刘诗雯、丁宁、李晓霞)在2012-2014年之间参加的18场(每人3场)重要国际比赛的技术视频,采用上海体育学院开发的“乒乓球技战术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系统”对各自在接抢段的技术运用和打法特点进行技术的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1.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抢段技术男子运动员在接抢段竞争激烈,在接发球环节进攻性接发球手段运用比例较大,力求在接抢段直接转被动为主动。张继科在接抢段表现较为强势,反手侧拧技术运用自如,第四拍进攻衔接以快撕或弧圈为主。马龙灵活多变,接发球控制和进攻手段运用合理,第四拍衔接以正手或侧身弧圈为主。许昕控制球细腻,同时兼备侧拧等进攻手段,第四拍衔接以全台正手弧圈为主。2.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接抢段技术女子运动员在接抢段接发球以控制或直接过渡为主,进攻手段相对运用较少,多以落点变化为主。刘诗雯在接抢段以稳为主,接发球主要以劈长直接形成相持,以此发挥自身两面击球速度快的特点。丁宁接发球落点变化较多,开局反长居多,中局增加中路半长球,尾局以正手长短变化为主。第四拍以挡球为主,也是体现了丁宁周旋能力强的特点。李晓霞接抢段技术以控制摆短为主,落点上多以对方中路和中路偏短球为主,之后衔接第四拍的弧圈技术,侧拧技术运用较为成熟,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乒乓球 优秀男女运动员 接抢段 技术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9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释义8-9
  • 2 文献综述9-11
  • 2.1 关于接抢段(二,,四拍)相关研究9-11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1-12
  • 3.1 研究对象11
  • 3.2 研究方法11-12
  • 3.2.1 文献资料法11
  • 3.2.2 录像观察法11
  • 3.2.3 数据采集法11-12
  • 3.2.4 数理统计法12
  • 3.2.5 逻辑分析法12
  • 4 结果与分析12-48
  • 4.1 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12-30
  • 4.1.1 张继科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12-18
  • 4.1.2 马龙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18-24
  • 4.1.3 许昕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24-30
  • 4.2 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30-48
  • 4.2.1 刘诗雯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30-36
  • 4.2.2 丁宁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36-42
  • 4.2.3 李晓霞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42-48
  • 5 结论与建议48-50
  • 5.1 结论48-49
  • 5.1.1 中国优秀男子运动员接抢段技术共性特征48
  • 5.1.2 中国优秀男子运动员接抢段技术个性特征48-49
  • 5.1.3 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接抢段技术共性特征49
  • 5.1.4 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接抢段技术个性特征49
  • 5.2 建议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焦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年03期

2 徐绍敏;浅谈儿少乒乓球运动员的启蒙训练与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于庆川,刘笑舫,周哲;情绪对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南都学坛;2001年03期

4 刘欣华,刘旭华;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肖紫燕;对湖北省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各种打法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6 吴涛;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喻晶;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调控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亢晋勇,柴志铭;论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3期

9 陈华建;;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阶段训练的几点看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04期

10 刘欣华;吴文侃;刘旭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於竞;;关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智力状况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周百之;张丽珠;沈爱如;;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某些心理机能的分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3 钟霞;;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空间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肖丹丹;苏丕仁;;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三维力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李安民;张玉慧;;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判断发球旋转过程中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熊志超;;乒乓球运动员以弱胜强案例心理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赵军南;魏然;;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发抢段的技战术诊断[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海辉;刘雅玲;;浅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从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及心理素养谈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赵世勇;喻晶;;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张媛;苏丕仁;蔡学玲;;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庆达;“拉弧圈球”女乒乓球运动员的原型[N];中国集邮报;2013年

2 黄满通;三大亮点[N];中国集邮报;2013年

3 通讯员 常宣;市政府表彰奖励王皓[N];长春日报;2008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吴文科;自觉践行“人文奥运”的理念[N];光明日报;2008年

5 符信;混泳乒团夺金 粤将再立新功[N];南方日报;2008年

6 李春耕;省体育局:抓住“促”字出成果[N];山西日报;2005年

7 赵光军 本报记者 梁耀予;全市职工乒乓球赛昨日开幕[N];绵阳日报;2014年

8 记者 汤一原;十二届全运会北京团成立[N];北京日报;2013年

9 刘小明;欧洲选手为何惨败[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雷震宇;大庆体育刷新二十五年纪录[N];大庆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李今亮;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徐立彬;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4 孙葆刚;我国优秀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现状与评价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厉彦虎;乒乓球运动员颈椎病发病规律及其与运动特点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王丽岩;运动信息模式结构特征及中枢加工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李擎;乒乓球运动员平衡训练效果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洲;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质、临场应对和失败应对方式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云煜韬;中国四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轮技战术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5年

3 程韵枫;中国优秀男女乒乓球运动员接抢段技术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姜鹏;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

本文编号:977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77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