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摘要】:跳高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跳高项目上,我国的跳高历史也曾世界上有过光辉灿烂的一页,曾经有5名女子跳高运动员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0的行列。然而自1990年以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成绩便停滞不前。近20年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的发展一直徘徊不前,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本文通过查阅1994-2014年关于跳高技术动作的相关文献126篇,深入了解近20年来跳高技术的研究动态,以2014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前三名女子跳高运动员:张露予、王林、刘肼毅跳高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拍摄法、视频解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三名运动员整个跳高技术动作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以期为中国女子跳高运动的持续发展提供些许理论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助跑阶段最后一步助跑的水平速度均超过了世界上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阶段最后一步平均速度。2.三名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对水平速度的利用率偏低,未能形成积极的起跳;运动员起跳脚离地瞬间H1高度不足。3.三名女子跳高运动员腾空过杆阶段中各个环节过杆顺序的依次性和背弓幅度较好。
【关键词】:跳高 女子优秀运动员 技术动作 运动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3
- 1.1 选题依据10-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1
- 2.1 跳高运动的发展史13-17
- 2.2 国外研究现状17-19
- 2.3 国内研究现状19-21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29
- 3.1 研究对象21-22
- 3.2 研究方法22-29
- 3.2.1 文献资料法22
- 3.2.2 视频拍摄法22-23
- 3.2.3 图像解析法23-28
- 3.2.4 专家访谈法28
- 3.2.5 数理统计法28
- 3.2.6 对比分析法28-29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9-46
- 4.1 助跑阶段的运动学分析29-35
- 4.1.1 最后一步助跑速度的分析29-31
- 4.1.2 最后一步步长的分析31-33
- 4.1.3 最后一步身体内倾角变化量的分析33-35
- 4.2 起跳阶段的运动学分析35-42
- 4.2.1 起跳阶段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分析35-37
- 4.2.2 起跳阶段身体重心高度的分析37-40
- 4.2.3 起跳阶段摆臂速度与摆腿速度的分析40-42
- 4.3 腾空过杆阶段的运动学分析42-46
- 4.3.1 对最大越过高度与最大重心高度差的分析43-44
- 4.3.2 对重心最大高度到横杆的水平距离的分析44-46
- 5 结论与建议46-48
- 5.1 结论46
- 5.2 建议46-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55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成润;对少年跳高运动员的疲劳及其训练安排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寇宪学;;谈少年跳高运动员的疲劳及消除疲劳的训练安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邱爽;;普通高校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时相的技术分析——以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女子跳高队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4 蒋国勤;;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蒋晓明;潘宇;;高校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焦虑症分析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6 申海生,于桃红;对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稳定性分析[J];新乡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7 王德平,赵连甲,李老民;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年05期
8 丁俊生;跳高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探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4期
9 卢舜德;影响跳高运动员弹跳能力的各项因素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徐开飞;跳高运动员的疲劳及其训练安排[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季东;龙跃玉;刘鹏;;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力量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梁昆淼;柳涛;;再论跳高运动员的受力分析[A];第三届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C];1982年
3 粱昆淼;柳涛;;跳高运动员的受力分析[A];第二届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C];1981年
4 李铁录;张英波;;对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不同技术风格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5 谷长伟;文岩;;对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试跳成功率的差异探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花亮;王俊;;对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赛前控制训练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王国伟;白清娥;乔柱;;对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不同高度技术的运动学对比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林松;刘建;焦铁仁;姜晓天;;男子一级和二级水平跳高运动员下肢肌力均衡性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林松;刘建;;男子跳高运动员下肢肌力均衡性特征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张庆来;李卫平;宋光春;孟站领;;我国优秀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黑龙江省少年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评价指标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2 苗传洲;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跳高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戴恩民;上海市跳高运动员初级选材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闫晓军;对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部分技术运动学参数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付太山;对现阶段中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部分训练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杨炳伟;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时间控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7 刘怡麟;山东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素质敏感期训练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年
8 张建新;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9 陈烨;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帕尔哈提江·吐尔洪;新疆师范大学跳高运动员阿力木备战第九届全国大运会个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99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9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