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本文选题:归因方式 + 心理健康 ; 参考:《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摘要】:目的探索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厦门市农村3所初中,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823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儿童归因风格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男生在永久的坏(Pm B)、普遍的坏(PvB)、总体的坏(TB)、希望分数(HoB)等项目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t=2.66,3.86,4.32;P0.01和t=2.07,P0.05);在永久的好(PmG)、个别性的坏(P sB)等项目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t=-2.29,P0.05和t=-2.71,P0.01)。农村初中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因子分显著低于男生(t=-2.20,P0.05和t=-3.45,-3.24,-6.31,P0.01);心理健康状况与归因方式中永久性的坏呈显著负相关(R=-0.19,-0.17,-0.20,-0.22,-0.20,-0.11,P0.01)。结论农村初中男生的归因方式比女生偏向消极归因,女生归因方式比男生更倾向内在化和个人化;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差。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attribution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23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3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f Xiamen. Two clas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each school. A total of 823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CL-90 and children's attribution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scores of items such as permanent bad Pm B, general bad PvB, general bad TBO, hope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boys than those in girls (t 2.63.86.4.32, P 0.01 and t 2.07 P 0.05, respectively), and in permanent good PmGs, the scores of individual bad PsB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female students't- 2.29g and tm-2.71P0.01. the scores of the item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female students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The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and phobia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gir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boys (P 0.05 and P 0.01),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ermanent deterioration in attribution style (P 0.01). Conclusion the attribution styles of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boys tend to negative attribution, female students tend to internalize and individualize than boys, and girls' mental health level is worse than that of boys.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门诊);
【基金】:厦门市卫生局资助项目:3502Z20089023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晓燕;郭成;;试论亲子冲突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詹仪,李新乡;初中生物理学习成败归因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8期
3 张学民,郭德俊,李玲;奖赏结构与结果效价对男女儿童成就归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年05期
4 张雨新,王燕;归因方式和抑郁[J];心理学报;1989年02期
5 孙煜明;学生考试成功结果的归因分析——归因理论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学报;1991年02期
6 李旭,钱铭怡;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军;;体育教学中社会认知规律的应用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2 罗湘林;;运动归因训练效果的跨情境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罗增让;不同焦虑者的归因模式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宋斐;;大学生体貌自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吕勇,阴国恩,练永文;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学习动力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6 黄大力;郭晓映;;中职生数学学业成败归因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宋三女;马惠霞;;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钱树刚;高师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测评[J];丹东师专学报;1997年S1期
9 潘发达;;情绪归因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郑立新,彭金维,奚燕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芬玲;;自我效能感的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傅双喜;吴芳;;归因基本原理及其在人员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宫本宏;潘燕燕;何金彩;蒋索;;护理本科女生人际归因风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程度自我评价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啸天;老年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方学梅;基于情绪的公正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磊;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胡湛;心理信息工程学的理论构想及应用实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8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广海;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决策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薇怡;“85后”大学生心理成熟度、归因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宏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成就动机信念考察[D];湘潭大学;2009年
3 聂斌;中国证券市场权证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李素娟;马龙县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归因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蕊;昆明市普通中学高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雪;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饶淑璇;硕士研究生抑郁的归因及调适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8 郭国胜;我国行政问责执行阻滞的成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婷;基于归因论的言语理解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李思霓;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过程中的归因风格与挫折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德俊,张必隐;四组中国被试的归因在维度上相对位置的评定[J];心理科学;1993年03期
2 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3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中国校医;2010年01期
2 李艳兰;;大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2期
3 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2期
4 廖传景;;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及其社会性影响与保护因素[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5 姜海燕;;科学构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实价值与着力点[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2期
6 曹蕾;;苏州某外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0年03期
7 刘维娴;;浅谈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训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1期
8 龚建军;;感受生活的几何美——几何化漫画创意行动的实践研究[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年01期
9 雷芳;;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胡春红;;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多重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敏陶;杜丽波;刘阳;苏长连;钟运;;脑利钠肽和西地兰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2 李广镰;;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解读[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3 傅爱芳;;疏导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张雅婷;;我与“四大天王”的故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巫柳新;;步步为营,用“科导制”打造班级文化——小议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具体做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刘黎;弓宁红;;农村生物教师素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7 巫柳新;;团结奋进、和谐友爱共发展——小议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做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8 朱朝锋;;合作与活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黄敏;;边境农村初中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以百色市靖西县为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余嘉元;钱锦昕;;运用SOM对初中生创造力个性特征的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致媛;勇于质疑 力求实证[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年
2 南方日报特派评论记者 周虎城;对外“说明”中国需要技巧[N];南方日报;2010年
3 林子;石阡中学“校中村”将成为历史[N];铜仁日报;2010年
4 记者 班威;韩“杀人犯粉丝”被查[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高启龙;由树木想到树人[N];西藏日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严朝霞 本报记者 刘世领;仪征:激情谱写大学生村官之歌[N];新华日报;2010年
7 记者 周慧敏;海南:少年之死暴露租车业乱象[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高耀彬;1.6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入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 张晨;今年中央财政教育拟支出2159.9亿元[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记者 杨晨光;让教育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敬阳;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培峰;迷信与宗教信仰的认知与脑机制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4 张雁山;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机械吻合与分层手工吻合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吴娟;手术/非手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石志勇;针刺留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7 蔡丹;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特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震;D2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与标准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胡安艳;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家庭、学校因素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王淑凤;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初次化疗的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蓉;性格优点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林燕;大学生电脑游戏活动中流畅体验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2010年
6 陈燕;IT从业人员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耗竭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瞿雪峰;负数加工的SNARC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嵇东海;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刘t 娜;亲子关系中的积极错觉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周瑜;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6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4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