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实施的条件保障
本文选题:发展性学校评价 + 教育评价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9期
【摘要】: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和推广,需要从氛围保障、体制保障、人员保障、技术保障和动力保障五个方面提供支持。即:营造广泛参与的外部环境和促进发展的评价文化;构建政府、市场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发展性学校评价体制;加强内外部评价专业人员的素质养成和互动;开发和利用发展性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形成激发学校参与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动力机制。
[Abstract]: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developmental school evaluation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support from five aspects: atmosphere, system, personnel, technology and power. That is, to create an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culture; to build an open developmental school evalua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market and schools participate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and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valuation professionals;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tools and methods of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and to form a dynamic mechanism to stimulate schools to participate in developmental school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G40-05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正范;略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J];教育科学;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鲁雷;论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3 周春明;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远美,赵玉如,肖玉柱;生活价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6 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范海荣;学习型社会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孙大廷,赓金洲;终身教育观念下的成人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卢晓东,赵琼;论职业教育的新取向及其实践意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唐旭;合作学习理论之互动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苗军;文化视野中的环境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朴英仙;高等教育评价中介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郭邦俊;高等教育评价观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祖明;素质教育的视角:校内考试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丽华;利用情感教学优化中学课堂教学管理[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等等;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玉东;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邬志辉;发展性评估与普通高中的转型性变革[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淑珍;;从教育评价角度探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2 康宏;全斌;;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反思——基于规范认识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3 董伟;;英美教师评价述评及启示[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上海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9期
5 黄成涛;;教育的本质是什么[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6 陶西平;当前教育评价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1994年03期
7 王晓莉;;课堂嵌入式评价及其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
8 张庆玲;;浅议网络教学中的评价系统[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9 ;纪念《纲要》颁布十周年征稿启事[J];山东教育;2011年09期
10 潘涌;王奕颖;;“韩寒现象”:教育的问题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蕾;;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探究与实践[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峰;辛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数学成绩的比较——倾向分数在大规模教育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陈燕红;;古为今用:陶行知教育评价思想初探[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侯光文;;关于教育评价元评价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陶岩;孙成起;;21世纪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孟庆茂;刘红云;;多层线性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测试结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陈录生;;对教师素质评价的一些意见[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张积家;王惠萍;谢春平;;教师评分用语词义赋值特征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杨光富;;美国“八年研究”的贡献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永脉;临泽着力构建教育评价新机制[N];张掖日报;2010年
2 孟辉(作者单位:唐山市路北区团结楼小学);运用教育评价激励学生进步[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3 李 茂 编译;“21世纪技能”催生教育评价转型[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 王文静;岂能只见“成绩”不见“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于京天(作者单位: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评价改革需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孙晶晶;教育评价要彰显人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朱敏;学生的多元发展呼唤多元的评价[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临汾八中 冯丽娟;发展性教育评价扬起了学生自信的风帆[N];临汾日报;2005年
9 见习记者 何永振;对教育评价的不同评价[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曼;勿用“单一尺子”衡量学生[N];深圳特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雨强;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恺;基于DEA和多元智能的教育信息管理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岩;中外教师对学生评价模式差异的比较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郑旭;中小学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曲勇;从教育评价的视角探析“后进生”现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家美;教育增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金添;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蓉;云南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多元化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叶鹏;灰色系统理论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庆;创造教育的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钱建芳;师生对话式教学及相关环境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全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试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02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00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