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政治制度视野下美国教育改革的反思——兼论其教育界话语权的缺失

发布时间:2018-09-14 06:49
【摘要】:美国是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教育改革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人们更多地看到其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而忽视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政治制度角度对美国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另一种理解和认识,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ducation, and its educational reform has alway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people see more positive factors in its educational reform, while ignoring some of its problems. Even bewildered by some superficial phenomena. The analysis of American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e angle of political system can obtain another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provide us with more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G5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弼成;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姚丽霞;洪明;;美国真的处于危险中吗?——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主旨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晓华;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先俊;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柳伍氏;非理性政治参与面面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周旺生;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潘修华;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建设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李军;权力涵义探微[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虞崇胜;李艳丽;;实现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平衡[J];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7 戴艳军,张玉强;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影响的理论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王利敏;杨悦新;;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及行政文化建设[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董颖鑫;村民自治中的消极参与原因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廖艺萍;;农民“话语权”与农村社会和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2 韩水法;;什么是政治哲学?[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2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张平;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建国;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胡海可;社会转型期政治社会化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兴芳;论数字网络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长霞;现阶段我国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关系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丹;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沿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柳建文;西北农村地区回族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冰;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课堂的思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春光;从教育财政角度试析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效率与公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慕君;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立武;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市场化趋势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高书国;21世纪初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特点评述[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Z1期

3 罗玉莲,贺武华;要素主义教育思想退潮后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2005年02期

4 马敏;政治象征符号的工具价值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理性看待我国的政治制度[J];晚霞;2011年14期

2 樊柯妤;;对我国现阶段废止经济犯罪死刑的理性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3 蔡天新;;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孙华;;大学理念:组织的内心独白抑或社会的欲望投射[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5 蒋春梅;;挖掘教材资源 提高课堂效率——以高中历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4期

6 李济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谈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布白”艺术[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9期

7 史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J];青苹果;2008年10期

8 万洁琼;李琴江;;第七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1年09期

9 潘莲娜;;一个“圆”的启示——高中历史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例[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10 王兆刚;;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东方论坛;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光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及基本经验[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超;;试论社会资本和政治稳定的内在逻辑[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洪守义;;一种全新的民主生态——试析青年网络的政治参与[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张洪涛;马春光;;泛娱乐化倾向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毛铖;任晓林;田丽娜;;地方政府创新的热点领域与制度化研究——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的调查评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张英琦;;建设和谐社会先进政治文化的理论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7 王文颖;;现阶段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社会功能[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8 刘德林;;政治现代化与党的领导[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张皓云;;述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念珍;;论政治文明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实践[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党校讲师 王志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N];运城日报;2009年

2 张志鹏;宗教因素与政治制度的复杂关联[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王一娟;中国的政治制度卓有成效[N];国防时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的重要载体[N];人民日报;2009年

5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非常成功[N];人民日报;2009年

6 宋鲁郑;中国的政治制度何以优于西方[N];日喀则日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莫纪宏;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N];人民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基本的政治制度 重要的民主形式[N];人民日报;2009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 刘卫东;游说腐败:美国政治制度与生俱来的痼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吴s『蚊窠,

本文编号:2241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241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