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无知铸就虚假的教育创新

发布时间:2018-11-23 12:06
【摘要】:正教育及其研究需要创新,这个时代也在不遗余力地宣扬与鼓励创新。然而,这种宣扬与鼓励却可能被异化为对一种无知精神的培养、掩盖与浑然无觉。如此,这便使得原本抵制无知的教育创新竟毫无困难地与无知合谋了。现实中,太多的所谓的"创新"让笔者惊叹这个时代的教育及其研究真是
[Abstract]:Positive education and its research need innovation, and this era is sparing no effort to promote and encourage innovation. However, this kind of propaganda and encouragement may be alienated as the cultivation of an ignorant spirit. This makes it easy to conspire with ignorance against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at originally resisted ignorance. In reality, there are so many so-called "innovations" that the author marvels at th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f this era.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梁康;“智性直观”在东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运(2)[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2期

2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潘盛;旷野的呼唤——萧红作品中对于人的异化主题的现代观照[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9 李锐,封彩梅;宽容与共荣:陕南民间文艺的文化整合[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陈超;;西方国家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干预[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武洲;从幽婉的情思到哲学的冥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邓红;论威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学;2001年

4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德明;拯救灵魂:穆旦诗歌的宗教内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10 张彩红;新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D];郑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毅;张俊萍;;以创新教育促进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2 马骏;;浅析教师教育创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顾泠沅;官芹芳;;传承·扩散·创新[J];上海教育;2011年18期

4 仇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5 ;NOC快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6 张剑平;陈仕品;杨进中;胡水星;;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1)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7 张培贵;;论教育思想创新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8 王晓波;;“数字化校园”推动教育创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9 蔡伟华;;中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10 ;声音[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金璞;;教育创新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首届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中心论点阐述[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燕庆明;;实施教育创新工程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康建文;;教育创新呼唤教师校本培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4 李向文;;西部开发的首要战略 教育创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昝连生;;坚持教育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小平;;大成教育与中国教育创新[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7 彭宇文;张朝强;;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聂荣华;;推行新型“双主”模式,推进教育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9 罗成昌;;教育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条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吴国平;;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创新——市教育学会等举办“上海教育论坛”[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三个代表”研究中心;“三个代表”与教育创新[N];光明日报;2003年

2 石南平;大力推进教育创新[N];江西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王纲金海忠见习记者冯姣;教育创新之路该如何走[N];浙江日报;2002年

4 吴越;教师要做教育创新的积极实践者[N];天津教育报;2009年

5 通讯员 刘粉莉 下城报道组 赵明 记者 陈玮;第七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捷报频传[N];杭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赵红薇;我省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学会在筑成立[N];贵阳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静;我省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学会成立[N];贵州日报;2010年

8 董映璧;乌将建立国家教育创新中心[N];科技日报;2000年

9 通讯员 刘粉莉 陈剑琦 记者 张向瑜;2010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文晖论坛)启幕[N];杭州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刘粉莉 张萍 记者 艾丹青;2010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开幕[N];杭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春梅;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蔡旭群;创新教育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建佳;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维善;江泽民教育创新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强;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教育创新的启示[D];扬州大学;2008年

6 李实;教育创新的反应扩散模型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梁云;张之洞与近代中国教育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冯妍妍;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传美;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教育制度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成;创新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51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351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0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