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德育的批判精神

发布时间:2019-04-27 07:13
【摘要】:以质询、反思、否定、创造为基轴的德育批判是德育实现时代跨越、增促社会进步、谋求人的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德育批判精神的探讨,不仅是为了呈现一种德育的精神诉求,也是为了揭示与形成一种更为深刻有力的批判教育的品质。本研究认为:加强德育实践的批判性检视、培育德育主体的批判性人格、弘扬德育的社会批判精神,不仅是德育实践的理性之声、德育主体的生成之道、德育功能的实现之基,也是造就批判性公民的重要进路。
[Abstract]:Moral criticism based on inquiry, reflection, negation and cre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moral education to stride over the times,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nd to seek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ritical spirit of mor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present a spiritual demand of moral education, but also to reveal and form a more profound and powerful quality of crit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holds that strengthening the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cultivating the critical person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subjects,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ocial critical spirit of moral education are not only the rational voice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the way of moral education subject generation, and the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reate critical citizens.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10JYB002)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当代维度的高校德育价值目标的创构》(课题批准号:D/2009/01/184)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玲,孙爱华,程双远;教师劳动价值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张建映;对创新思维规律的再认识[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3 李春生;美国和俄罗斯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4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陈桂生;“德育目标”引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6 杨孔炽;教育理论创新的“他山之石”——从人类学研究的几个特征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7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单玉;政治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李保强,李如密;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许月云,林芹芳;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成科;日本青少年道德危机的前提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祖红;邓小平德育理论及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欧盛端;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及其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昝玉林;论现代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原则[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尹秀峰;体育教学目标的习得性能本质类型和结构体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继良;普通高中基层弹性教研组织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文胜;;德育的困惑——德育教育应力避“盲人摸象”[J];中国农村教育;2011年08期

2 ;全国著名的青少年德育活动“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3 高德胜;;反思“德育特色”[J];中小学德育;2011年07期

4 吴国斌;;价值澄清理论在德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6期

5 高玉芹;;浅谈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6 ;杨晓峰:消除不公平现象,班主任要能够正确处理问题行为[J];中小学德育;2011年08期

7 檀传宝;美育和德育关系的理论界定(下)[J];中小学管理;1999年11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胡英子;;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机制是和谐育人的最佳范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2 安徽省蚌埠实验学校课题组;;三结合德育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3 寇_g;洪慧芳;赵敏;岳盈盈;刘丽丽;;北京德育现状调查[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荆月辉;张轩;;浅论网络德育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英子;;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机制是和谐育人的最佳范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6 张云香;;努力建构“三结合”德育创新教育机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程宏源;;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浅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评价[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周琼;;德育为先 构建和谐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9 武玲;;“心理辅导活动”初探[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莒南县路镇一中 史峰;不能全盘否定传统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通讯员  朱旭芳 谢丽勤;小镜头 大世界[N];丽水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黄巧娣;教学质量提升年 德育引航[N];乐山日报;2007年

4 王能喜(作者系通山县洪港镇中心学校辅导员);树立“四种作风” 突出德育实效[N];咸宁日报;2006年

5 陈丽 温丽华;谈德育创新[N];秦皇岛日报;2005年

6 李克敏 吴铁成 李靖;学校德育创新形成“天津模式”[N];天津日报;2006年

7 王清芬 朱英;爱心浇灌 茁壮成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张晨;市领导到市三十三中调研教改育改成果[N];开封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爱铭 通讯员 焦苇;学生作业,老师须“掐表”先做[N];解放日报;2009年

10 刘琴;中职校为何热捧“文明风采”竞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丽羽;当前德育:走现代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融合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许雪荣;中学德育网站建设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廖伟业;论追求本色的学校德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钟毅;学校德育模式改进与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仕伟;主体性德育视角下的学校德育评价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蔡佳辰;我国学校德育制度问题反思与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玉锋;和谐视野下的家庭德育探索[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马福;论教育介体及其对德育有效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何琴;交往行为理论与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耀庭;知情交融的德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66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466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