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启示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 education, human-oriented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an not only broaden the field of vision of pedagogy research, but als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China.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y. Only by taking people as the center, can education promote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rovid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educational thought, six changes should be realized in educational input: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input should be changed from "educational cause" to "educational indust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ould be adhered to;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al input is to change from "guaranteeing the conditions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o "promoting the self-perfection of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as to realiz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The source of educational input changes from "unitization" to "diversification", and strengthens the mutual promotion and connection of enrich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al input changes from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pluralistic, rich and sustainable resources". The results of educational input change from "focusing o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al output" to "forming an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Education inpu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deeply study the output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social servic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巩喜云;;教育投资结构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冯敏;钟雨轩;;高校核心竞争力系统绩效提升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3 黄维;沈红;;我国学生贷款补贴政策的演变与改革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周满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玮;试论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韩占兵;;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商磊;王金涛;;高校师资管理改革中的心理契约违背问题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5 董江华;裴长安;;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公共教育学——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闫笑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7 杨先梅,杨先花;“教育学中国化”研究的思维方式问题[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孙华军;杨先梅;杨先花;;“教育学中国化”路在何方——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思维方式的革新问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柳海民;林丹;;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曾水兵;雷云;;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的影响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欢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宝庆;协商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孟小军;断裂与链接[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苏崇武;论商业道德教育在MBA课程的灵魂地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杨;人性化视野下的教育学教材审视[D];西南大学;2011年
2 盛昱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辛萌;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D];山西大学;2011年
4 齐金迪;中学轮滑教学中异质分组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鸿雁;当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6 罗东日;边际博弈[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雪红;宋代民间教育传播问题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8 温宇;当代我国大学国家课程政策及其特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柚;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德里安·齐德曼,李湘萍;助学贷款的不同目标——对贷款的设计、评价及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慕永通;朱玉贵;;补贴概念与效果[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3 梁爱华;沈红;;美国“特别津贴”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刘智运;试论学习型大学[J];教学研究;2005年03期
5 徐高明;知识共享与创新: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6 洪茹燕,靳明;知识管理:高校管理模式的新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7 冯敏;方耀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自组织演进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期
8 王莉芬;;知识管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米靖;论大学知识管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季俊杰;沈红;;论国家助学贷款补贴的教育资助效应[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宋镜 杨立新;[N];中国财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晶;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黎;;农村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2期
2 柳礼泉;黄艳;;改善民生视阈下的教育公平问题论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2期
3 赖莉洪;;教育公平:政府何以为能[J];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叶扬;;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农民个体效用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5 刘岩;姜德刚;;对教育改革中弱势群体教育权保障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晓光;;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树立科学发展观 办人民满意教育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吉林省教育厅厅长李军在200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吉林教育;2005年05期
8 陶晓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民族地区素质教育[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陶晓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民族地区素质教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赖铁枫;高宏;;践行以人为本,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垦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6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蔺鹏;;质量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欧金玉;突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N];湖南日报;2010年
2 陈克立;治理择校乱收费要靠扩大教育投入[N];农民日报;2010年
3 王杰;民族复兴需要教育投入打基础[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贺锴;孙祥林委员 教育投入 促进就业的重要一环[N];山西日报;2009年
5 刘丽娜 记者 付宇;加大教育投入 振兴城区经济[N];牡丹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寅;国家新增教育投入44亿元 少数民族自治县成投入重点之一[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记者 晓勇;今年我区教育投入将达34亿元[N];西藏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景东旭;教育投入看彬县[N];咸阳日报;2009年
9 首席记者 杨帆 实习生 石佳;我市财政对教育投入达 GDP的4.1%,全国最高[N];重庆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魏俊芝;国电公司扶贫将加大教育投入[N];中国电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2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3 巩海霞;教育投入的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5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7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46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