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大学生害羞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5:54
【摘要】:害羞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而社交焦虑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过度的害羞和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和职业发展有极大影响。从以往研究可以发现,第一,国外理论研究证实社交焦虑大学生对他人直觉反应与非社交焦虑群体存在差异,开始重视他人评估的影响;第二,国内研究缺乏适用于大学生施测的害羞量表、他人评估量表;第三,害羞和社交焦虑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异同点,在社交情境中感到焦虑(社交焦虑)的个体往往在与人互动时会伴随害羞的行为表现,目前对于害羞和社交焦虑两者的关系研究较少;第四,一些干预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大学生的害羞或社交焦虑有明显效果,但忽略了验证认知行为疗法对既害羞又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的疗效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专注探讨害羞、社交焦虑和评估他人之间的关系,并对大学生害羞和社交焦虑问题进行干预。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国外《亨德森-津巴多害羞问卷》、《评估他人量表》进行修订,研究二将修订后的中文版《亨德森-津巴多害羞问卷》、《评估他人量表》以及《人际交往焦虑量表》对中国大学生施测,探讨大学生害羞、社交焦虑和评估他人三者之间的相关,研究三采用认知行为个体治疗对大学生害羞和社交焦虑问题进行干预。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修订后的《亨德森-津巴多害羞问卷》和《评估他人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评估害羞表现和对他人直觉反应的有效测评工具;(2)修订后的《亨德森-津巴多害羞问卷》包括表达的自我限制、寻求赞赏、自责、对拒绝的恐惧、担心负面评价和怀疑他人6个维度,《评估他人量表》包括人们不关心我、人们会伤害我和人们会利用我3个维度;(3)大学生害羞、评估他人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害羞,也可以通过评估他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害羞;社交焦虑、评估他人是害羞的有效预测因子。(4)个体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和害羞。
【图文】:

模型图,社会适应,模型,社交


个体在准备进入某个社交情境与他人交往时产生害怕和恐惧感,他们出现一些负性自动思维,认为自己社交能力差,别人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等,对社交结果作出负性预测,这些又反过来加重了内心紧张焦虑感。在第二个循环“羞耻、自责(回避/退缩)”中,第一阶段的恐惧感会导致个体逃离社交情景,这种回避行为一方面会减轻内心痛苦,另一方面却使个体产生自责,自责引发羞愧感,羞愧和内疚又会让个体更加自责。在第三个循环“愤怒、怨恨(攻击/被动攻击)”中,羞耻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个体会通过责备那些比自己更加有优势、有能力的人来减轻自己的自责感,认为他人自私自利,不关心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会感受到对他人的愤怒与怨恨情绪。此循环会让个体产生攻击与被动攻击行为,进而带来更具破坏性的人际疏远和退缩行为,严重影响着个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从社会适应模型可以看出,害羞与社交焦虑个体对他人存在消极观念、愤怒怨恨的情绪以及消极攻击倾向,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可见,社交情境中对他人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害羞个体的情绪、感受与行为。

社交焦虑,连续体模型


以及在社交情境中出现退缩、回避行为。尽管很多研究试图描述害羞与社交焦虑的界限,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依旧很模糊(Heiser,2003)。总结相关研究,两者之间关系存在以下四种假设:第一,两者完全不同。Carducci(1999)从定义出发强调害羞与列在 DSM-V 上的社交焦虑或人格障碍不同,它不是一种社会疾病或心理障碍,仅仅是人格的一个普通方面。第二种假设认为两者本质相同。Rapee(1998)指出“许多词和术语可以同时形容害羞,包括社交恐怖、社交焦虑、人格障碍……它们涉及的是同样的东西”。第三种假设认为害羞是社交焦虑的一种(Marshall&Lipsett,1994),而广泛性社交焦虑是害羞的极端形式(见图 2)。Henderson 和 Zimbardo(1998)支持该假设将描述害羞是“轻微的社交尴尬到完全令人抑制的社交恐惧”。最后一种假设由 Heckelamn 和 Schneier(1995)提出,他们认为害羞是比社交焦虑更具异质性的概念,可能与轻微社交焦虑存在重叠部分。Beidel 和 Turner(1999)发现社交焦虑只是害羞群体中的小部分,与害羞、行为抑制和社会隔离存在重叠,与假设四观点一致,,但二者之间的具体特质仍有待阐明。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红玉;钱铭怡;姚泥沙;;积极关注对社交焦虑者焦虑及认知偏差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6期

2 杨勋;周慧娜;唐玲玲;石宇宁;陈丽琴;张豆豆;;藏汉大学生羞怯心理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5年06期

3 谢殿钊;孙树慧;韩磊;高佳琳;陈英敏;高峰强;;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关系:性别的调节效应[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李楠楠;桑青松;;青少年羞怯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年09期

5 桑青松;李楠楠;;西方不同学派羞怯观及其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年08期

6 栾雅淞;曹建琴;周郁秋;;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07期

7 高峰强;窦菲菲;吕璇;韩磊;;羞怯个体对社会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J];心理研究;2014年03期

8 金一波;李娇;张锋;;害羞者对模糊情境信息的解释偏向[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9 李丹枫;陈昕昱;段添翼;余真真;杨智辉;;大学生交往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7期

10 韩磊;高峰强;平凡;潘清泉;;父母教养方式对羞怯的作用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润;初中生羞怯心理及其干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沈亦丰;行为导向艺术治疗对害羞儿童社会技巧的辅导成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张月;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儿童害羞心理的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马惠君;认知暴露团体辅导训练对大学生羞怯水平的干预效果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刘慧玲;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团体辅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杨勋;大学生害羞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0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700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